当前火箭能够飞行的极限高度,是1260公里,速度可以达到182公里每秒——这还算上了星球自转的表面速度,168公里每秒。火箭自身能达到的实际速度是1652公里每秒;
而根据大洋集团目前测算的情况看,要想摆脱这个星球的引力,速度需要超过253公里每秒。
另外大气层现在测算的厚度,高达1350公里——而想要让卫星完全摆脱大气层的影响,至少要发射到1500公里高度,这要考虑逸散层大气的影响。
将这些数据综合算起来,大洋集团想要将火箭送入太空,还需要提升110倍的能量!
而大洋集团现在,已经将化学燃料方面催发到了极限。别说提升110,现在提升1,都是极为困难。
甚至在火箭发射之初,都动用了大量的阵法等。甚至火箭内部,都塞入了储物空间来储存燃料。
然而,依旧不够!
火箭发射技术,暂时可以说完全看不到希望。
林颖豪此时在黑板上写出一系列数据和公式,面色严肃地说道:“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经过我们研究发现,当飞行速度超过168倍音速的时候,我们现在的储物空间技术会出现不稳定、甚至崩溃的情况。
168倍音速,就是84公里每秒。
而我们要想将火箭送上太空,哪怕计算了星球表面旋转的速度,也还需要火箭本身速度达到2362公里。而考虑到空气阻力、高空引力等,实际速速要求只会更高。
总之,84公里和2362公里相差太大,储物技术,我认为,基本上可以不用考虑。
本身我们对阵法等了解就浮于表面,要想将阵法、尤其是难度最高的储物阵法的稳定性提高三倍,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基本上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不对,不是三倍。根据公式推算,稳定性和速度之间,应该是指数对应关系。稳定性也许应该提高八倍、甚至九倍。”
旁边,冷雪峰叹了一口气:“可现在,如果不用储物空间技术,我们的火箭速度,最多只能达到11倍音速。依靠火箭本身的存储空间,根本无法存储足够的燃料。”
大家围绕火箭技术发生了激烈讨论。但目前讨论的,就是燃料、空间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