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页

谢缵泰不说还好,一说贝寿同和杨锐也愣住了,好半响杨锐才道:“你不会是说,土耳其和英国人正在和谈?”

“我判断有这个可能。”谢缵泰说道。“当然也有可能这只是一种姿态,就像我们和布尔什维克一样,只是在和谈,但战事却还在继续,不过大家都不想再打了。”

谢缵泰说完,杨锐就看向张实,张实却是满脸惭愧——相比利用波兰人渗透德国奥匈俄国,情报局对土耳其的刺探是极为有限的,他并不了解土耳其高层的动向。

“如果土耳其投降的话,那么欧洲战局会如何?”杨锐目光从张实脸上划过,问向贝寿同。

“士气一定是大跌的,就怕这回引起连锁反应。”贝寿同道。“特别是奥匈,皇帝本来就不想打的,可德军占领巴黎后,碍于形势他们不得不中止了和谈。现在土耳其在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被英军击败,他们很有可能会以和谈作为要挟——要么德国出兵,特别是出装甲兵相助土军;要么他就彻底倒向协约国。以情报局之前所提供的情报分析,我倾向于前一种可能;至于石油,既然土耳其占领巴库后日夜都在运走油料,想来那些运走的油料已经足够德军用一年了吧。”

一年?大概半年就够了。杨锐想着明年年中就要结束的大战,心中如此想到。他对着谢缵泰和张实道:“你们这段时间务必要多打听一下土耳其的情况,土耳其真要是和协约国和谈了,那战争也就快结束了。现在整个国家大半部门都绕着欧洲战事转,一旦欧战提前结束,各个方面都要做很大的调整。我们这艘船可不是说转弯就能转弯的,务必要早一些知道消息。”杨锐说罢再提示自己的秘书,道:“待会记得提示商部那边,那什么飞机战车,即使抢军队的订单也要先卖给南美诸国,早早进入市场,让南美人先入为主是最好的……”

真的战争结束,要交代的东西即使是三天也说不完,杨锐只说了这一条,而后就转回之前讨论的议题。他对着贝寿同道:“季眉啊,现在情况和之前不一样了,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见我们占领了察里津,就想着和我们协同作战,颠覆红俄。现在事情捅到了重安这里……,当然,他和我什么都没答应,可事情既然到了这一步,真要是和谈完毕,和布尔什维克签完合同就撤军,国际上影响一定不好。我现在要一个体面的、不受指责的撤军,你这边看看怎么办吧。”

“体面的,不被指责的撤军……”贝寿同复读这两个词,一会他就笑道:“先生,要想对协约国有个交代的话,我们只能是佯装大败一次……”

“现在巴库土耳其人退了,邓尼金、社会革命党、英军,很有可能马上就会北上察里津。”谢缵泰提醒道:“有他们在,加上我们的人,怕是败不了吧。”

“那我们就把防线交给他们好了。”贝寿同不像杨锐和谢缵泰那么多顾虑,回答的很轻松。“现在我们在察里津前线有两个骑兵师、一个装甲师、一个步兵师。因为日军动员的晚,现在运的都是日军。骑兵师和步兵师的撤退都不难,就是装甲师必须通过铁路,但我们可以将他们运入阿斯特拉罕,从原路返回阿特劳即可。”

贝寿同说完,杨锐看了谢缵泰一眼,犹豫之后再道:“签订合约的事情终究是瞒不过去的,我看还是光明正大好了,合约签订后,直接宣布退出俄国内战好了。”

“可……”谢缵泰却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只道:“那白俄那边怎么办?我们不承认他们,协约国这边一定要有意见的。再有就是对俄援助,如果我们将大批武器交给布尔什维克,协约国这边一定会抗议的;还有赎买我们占领土地上的那些俄国资产,还有贷款。这些东西之前静悄悄的交付还好,现在却大张旗鼓的开了战……”

“武器,一些显眼的比如飞机、战车这些是不能交付给布尔什维克了,但大炮、步枪这些是可以小规模交付的,只是这不再是以援助的名义,而是以军火买卖的名义交付。我就不信,协约国那边就不会卖军火给布尔什维克。”杨锐道。“你马上给佩忍去电,让他那边谈的时候,注意不要因为武器援助之事和协约国交恶。”

杨锐本来还想把察里津完完整整的交还给布尔什维克,可现在的情况却不容许他这么做。是以当训令传到彼得堡时,陈去病并无多大惊讶。此时,由全俄中央执行委员的组成的代表团正在彼得堡和他谈判,领头正是第一次布列斯特代表团团长阿道夫·阿布拉莫维奇·越飞。

在复兴军出其不意突袭阿斯特拉罕、强攻占领察里津后,俄布内部和谈的声音就越来越响。此时负责南方战线的正是托洛斯基委派的旧俄军官,早就赞成和谈反对旧俄军事专家的斯大林同志立即抨击正是因为这些号称军事专家的旧俄军官怠工、不负责任,阿斯特拉罕和察里津才会这么快失陷。现在察里津被中国人占领,那就等于说,北高加索第十一集团军将全军覆灭,同时东部的高尔察克白军和北高加索、顿河的白军将连成一体,届时东南夹击,喀山将再一次被白军占领。

抨击整个东南战线战略态势恶化是其中之一,再一个就是南方的粮食才刚刚收割,全国各地都缺少粮食,特别是察里津的失陷将使得苏维埃缺少粮食支付给同盟国,这不光会引起同盟国的军事干涉,就是满足于城市工人也不足,到时候全国城市发生动乱,白军的进攻会容易得手,党在工人和群众的领导力将更加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