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万银元啊,这要是放到后世去,起码也是百亿富豪,说不定得是千亿富豪。在清代时,也曾有一些超级富豪,身家几千万两白银,但那些要不就是大盐商,要不就是些官倒。
得益于神圣大汉对于工商业和商人们的宽容和鼓励态度,这几年一些胆大又进取还好运的商人,确实大发横财。
当然,若真论大汉首富,肯定没有人能超过刘钧。
刘钧名下那些产业,全是最赚钱的产业,而且个个规模庞大,随便拿一个出来,就相当吓人。
另外,那个百富榜上也并不完全对,比如其中有些人就榜上无名。如刘钧眼前的财务卿陆维章。这位国丈爷早几年为刘钧打理产业,刘钧是给了他股份的,他自己也还有经营着陆家的产业,搭着顺风车,也是大发特发。
别的不说,就光他在几家银行和东印度公司里的股份,就绝不会少于三千万身家,若排到榜上去,肯定能进前十。
其实那榜首的沈家,就是刘钧的一位合伙人,沈首富在大汉东印度公司,这个庞大的海贸集团里,占据着不少的股份,而且沈家还是拥有两万多张织机的大织造商,同时他还有一个大造船厂,以及一个很大的船运公司。
早在明朝时,沈家就算是江南数的着的大富,上了刘钧的顺风船后,这几年更是顺风顺水,发展一飞冲天,如今悍然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资产荣登首富宝座。
甚至在这张东厂提供的百富榜上,很多富豪其实都是刘钧的合作伙伴,是他那些庞大的垄断集团的股东。
神圣大汉的经济总量提升的真是很快,百万富豪正批量的产生。
大量的资本家正在产生,刘钧甚至有些担忧,这些资本家若是一朝羽翼丰满,会不会在大汉帝国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啊!
资产阶级这头巨兽会不会失控?
这也是一个值得刘钧深思的问题。
第六百九十六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我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我成了亲,有了丈夫。我还活着,也已经有了孩子,这里比我原先想的还要好。丈夫很年轻健康,对我很好,公公婆婆也对我很好,虽然这里冬天很冷,但我们有自己的土地,有房子,有足够的木材,每天都能吃三顿饭,顿顿能吃饱,我很满足。”
中原总督李树初手捧着一份帝国日报,看的津津有味。帝国日报是如今神圣大汉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一份大报,据说发行量早超过了十万份。李树初喜欢这份报纸的权威性,当然,除了时事商讯之外,他还喜欢这报纸上的其它几个专栏,其中有一个就是专门介绍天下地理人文,以及介绍大汉子民的生活的帝国的一天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