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页

五京地位特殊,直隶中央,各驻有枢密院五战区总预备军,各由一位提督统领,五京提督地位与府尹平级,但要受府尹监督。

北京的九门提督,便是京师的总预备军统领,他所统领的禁卫军,便是中战区总预备队。

朝廷这种区划格局的调整,意味着权力格局的调整,这是皇帝加强掌握权力的手段,谁也不会出来反对。连袁继咸也不会。

甚至在调整后新的督抚提督的人选上,他都聪明的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他知道皇帝肯定早有了预定方案,那就直接听皇帝安排好了。

“洪承畴出任陕甘总督,总督陕西、甘肃、青海三省军政,兼陕西巡抚。孙传庭出任塞上总督,总督宁夏、绥远、燕北、漠南、兴安五省军政,兼绥远巡抚。朱大典任长安府尹,常升任长安提督。”

缓了缓刘钧又道,“保宁侯秦总督屡上奏折,陈言年迈体弱,乞骸骨。朕准了,晋秦良玉保宁县开国公,赏银十万以安享晚年。以陈奇瑜任西南总督,总督四川、贵州、西康三省,兼任四川巡抚,以蔡远任西南提督兼四川总兵官。”

明年除了东征日本与西南入缅征战,朝廷最重要的一场战争肯定还非与漠西蒙古一战不可。

比起朝廷对日本和东吁都是压倒性的优势,明年要在西北与卫拉特联盟交战,只怕并不容易。

刘钧把郑芝龙从西北调离,最终选了三员大将坐镇西南西北。

洪承畴、孙传庭、陈奇瑜,这三人都是前明之时就已经在剿匪安民方面表现极佳的三名文人大帅。尤其是三人都是久在西北用兵,对于西北之地相当熟悉,还都曾南下四川做战。

用这三人,是因他们三人熟悉西北事务。

虽然他们三人都是前朝高官,但刘钧也一直在观察着他们,发现这三人在新朝中表现还不错。陈奇瑜在江南巡抚任上进京,到枢密院任五战区司令。洪孙二人,也在辽东被清军俘虏后做了一段时间俘虏,坚贞不屈,表现的很有气节。

归来之后,刘钧安排两人到西北郑芝龙麾下当巡抚,他们表现的也都很好。

派此三人出任总督,总督三军区,统领十一省,正是为了主持防御与漠西蒙古的一战。用他们,而不是直接用张山等人,一来是张山等人是武将,且很年轻,总督这个职位既要管军也要管民政,对政务方面的能力也要求很高。

而且刘钧也并不怎么愿意让自己麾下的那些大将早早的坐上各军区总督的位置,他更希望能够文武分别,武将就是职业的将领,只统兵打仗,不过多的干涉到地方民政方面。

孙传庭等人不论年龄还是能力,都更适合总督之位,张山蔡远等人更适合担任提督之职,刘钧养着百万职业常备军,很慎重的不会轻易的把军队交到其它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