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两千二百多万,一年就会有四千多万块。
这还仅是海关,另外内陆还有不少的关津,不过因为刘钧禁止重复收税,因此内陆的关税收入远不如海关,加起来都只有九百多万块。这些关税,名为常关税。
常关税不到海关税的一半,但也远超明代诸钞关一年几十万两的数字。汉帝国的常关税半年就九百多万块,一年能达一千多万近两千万,这是明代钞关税的七八十倍。
主要还是因为明代官绅勋戚等车船货物过关,都是免税造成的。
而龙汉朝常关税半年达到九百多万块,税率并不高,只是按百分之五征常关税。但各关钞已经没有人能免税,且新朝关税人员也没明代时那般腐败,因此税收增收了这么多。
常关和海关半年达到三千一百多万,非常让刘钧满意。
接着盐务署少卿也开始向皇帝禀奏盐务税收。
在龙汉朝,盐务划为两块,一块是朝廷监督管理衙门,一块则是运营部门。监管的是朝廷官员,而运营的则是皇帝私属。
到现在,盐务也和银行一样,属于皇帝私产,是皇帝承包,然后纳税。
因此盐这块收入,一块是皇帝私人,一块属于朝廷。皇帝收的是盐运销收益,朝廷得的是盐税收益。
“截止六月底,龙汉元年上半年,我们共销出食盐一千万担,每担售银四块,收入四千万块银元。其中盐税每石两块五,因此上半年盐税收入实为两千五百万块,产运销成本为每担一块,税后收益为五百万块,再扣除营业税和所得税、房产税等,税后净收益三百一十万余。”
“非常不错,半年盐税收益两千五百万块,还有其余各项税收一百八十余万,很好。”刘钧称赞道。
盐税过去一直是各朝财政收入的大头,因为人人都要吃盐,因此盐税实际相当于人头税。采之不竭的盐,被官府严格控制,成为极其贵重的必须消耗品。
盐的税收是成本的两三倍。
不过大明的盐务一直很腐败,虽然各种改革,可根除不了特权阶层,因此这改革也就治标不治本,最终朝廷能到手的盐税不过百余万两,少的可怜。相比起唐宋时盐税占据财政半边天的情况,那是远远不及。
只不过是造就了无数身家百万的大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