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页

不过这些都算是不动产,但交给百姓佃种,哪怕只能三成半的佃,每年的这笔收入也非常可观了。

但哪个会嫌钱少,刘钧能赚钱,更急需要钱。

刘钧是一个野心很大的皇帝,给官吏加薪,给将士们加饷,更换装备等,要维持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维持一支更庞大的军队,这方面的开支是相当惊人的。

按户部交上来的报告,由于今年要扩军,要装备军械,还因为今年有平乱、御虏等各个战争开支,今年的军费全部开支已经达到了八千万块。

其它开支也不少,工部提出了要把黄河重新改回北面旧道,让黄河入渤海,以改善自黄河夺淮这些年来沙土淤积,导致黄淮一带经常决堤洪灾。改回北道,自然能大大改善这种状况,但要把上千里的黄河中下游段从南边,改回到北边旧道入渤海,这个钱要花的不是一万两万,也不是一月两月。

按工部的计划,这可能需要起码三年,得耗百万民工,需要银元起码两千万。

刘钧上次否决了修北京外城计划,但对于这个黄河改道计划却很支持。

黄河虽是中华母亲之河,可也危害最大,每次决堤,都将造成极大的灾害。刘钧支持治理黄河,改回旧道,同时他还让工部同时治理淮河。

淮河的水灾也是极严重的,偏偏黄淮平原又是最重要的产粮区。

刘钧给工部两千万的黄河治理预算中,又加了一千万的淮河治理预算,让工部组成一个黄淮治理衙门,负责准备这项超级工程。

自古朝廷最怕的就是这种动员无数民工的大型水利土木工程,因此这将负担极重,也极难管理,管不好就要出乱子。如隋末修东都修运河,元末的修黄河,都是闹出了造反。

但刘钧依然坚持要修,不过他不打算征派百姓民夫,也不打算加派治河费用,那样无疑最容易惹出民怨。

刘钧准备这三千万治河款都由朝廷出,同时所有治理黄淮的民夫,都不强征,而改为雇佣,朝廷包食宿、给薪水。

一个扰民的大工程,改为一个利民工程。不但治理好黄淮利在久远,而且还能让百姓们也借机农闲之时做做工,顺便赚些外快。

如此一来,自然也不会有民怨了。

但这样一来,所有的治水的开支就都落在朝廷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