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页

“修路、开矿、筑堤,哪都需要人啊,这些女真人个个年青强壮,可是优秀的劳动力。告诉这些俘虏,只要他们在大汉服满十年的劳动改造,那他们就是一个大汉的子民了,到时能落户大汉,取得大汉的户籍身份,表现的好,到时甚至还给他们安排工作,甚至分给田地。”

一张十年的大饼,能不能最终吃到就看他们能不能完成这十年的劳役了。

刘钧不喜欢杀人,他认为帝国百废待兴,最缺的就是人力。虽然据初步的普查,整个中国总人口可能突破两亿。不过两亿人口中,还得除去老人、孩童以及妇女,还有许多的读书人、商人等,真正的青壮劳力并不多。

何况这还是一个农业时代,绝大多数的青壮劳力其实都被束缚在土地上的。

刘钧的大汉帝国需要很多人力,刘钧有许多的地方都需要大量的劳力,刘钧愿意给这些劳工发放薪水,并不打算强制征百姓服劳役,不过这个时代劳动力的流动还是太缓慢了。

清军战俘这样的劳工,刘钧最喜欢,没什么束缚,不用干个把月又得回家耕种收获。这样的劳工,别说几万,就是再来几十万,刘钧也是异常欢迎的。

只嫌少,不嫌多。

第四百八十八章 无价之宝

“爹,那里是干什么的?是兵营吗?”

一个清脆的女童用那带着些稚气的声音指着前面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问道,那是一处占地超过五十亩的地方,四周修有两丈高的夯土围墙,但在外面远远的依然能看到围墙里面许多高大的建筑。

这些建筑都很高,但又与普通的房屋不同,一个个好像一个大围子,圆圆矮矮的样子,但每一栋都起码六丈高。

围楼与围楼之间,还有一条长长的通道,上面搭着一个顶棚,使得通道如同一条长廊。

四十余岁的中年男子一手牵着五岁女儿的手,从那土楼收回目光,笑着回道,“这是我们县里的粮站。”

“爹,啥叫粮站?”

“就是粮食收购站。”另一边,一个稍大些的男孩子高声答道,男孩看起来有十一二岁的样子,看着有些偏瘦弱,但很精神。走起路来,跟个大人似的。

他看见妹妹还是不太懂什么是粮食收购站,便向她解释,“就是咱们田地收的粮食,以后都拉到这里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