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生!”赵小四暗暗骂了一句,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塞住耳朵,可是那一阵阵绝望的哀号却深深刺入他的脑中。待清军押着战俘们远去,赵小四走出来,站在那处已经填平的大坑前站定,对着在这里被活埋的一百余个同胞跪拜磕头,“我发誓,一定会替你们报仇的!”
磕完头,赵小四头也没完的一路向西。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初九。
昨日,辽西大败的消息传到湖广,武昌的米价已经飙升至十块银元一石。
自从楚国公调离湖广,转任辽东提督,同时第八第九两镇楚军亦调离湖广移驻辽东后,湖广的粮价已经有些不受控制的在猛涨。
今年先是旱灾再逢蝗灾,湖广夏粮只收不到一半,秋收更是情况不妙,许多地方颗粒无收,两省粮食收获不及常年三成。而相邻的河南与陕西二省许多地方更是几乎颗粒无收,一场大饥荒眼看就在近前。
而此时朝廷尽抽中原精锐往关外作战,本已经平寂的中原地区,又开始蠢蠢欲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大巴山中的罗汝才,两支流寇开始趁着灾荒饥年,又在四处煽风点火,死灰复燃,以期卷土重来。
如今两支流寇已经重新打出旗号,在商洛和汉中一带活动。
遇此灾荒之时,朝廷今年虽已免了三饷,可有的地方官吏却依然还在征收这些加征。还有一些官吏则在依照朝廷旨意清理卫所整顿屯田时简单粗暴,趁机渔肉百姓,以致民怨沸腾。
黄州,时报报社。
时报的总编张岱紧盯着桌上的许多封文章,闭上眼睛想了片刻,复又睁开,摇头叹气,“都这个时候了,地方却越发的腐败了,国事怎么能好?”
他面前的这些文章,都是时报的编辑们交上来的稿子,是时报记者们收集到的时事情况而写的稿子。
时报自从江南钱庄分离出来后,聘请了江南有名的文人张岱为总编。虽然张岱的名声褒贬不一,但其书香门弟出身,家学渊源,他也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
张岱博洽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猎。虽无缘功名,却有志撰述。而且张岱不仅有才,他还涉猎极广,尤其是行走四方,足迹遍天下,眼界也是极开阔的。
当初李春江将他介绍给刘钧,后来刘钧在南京与张岱见了一面,一番相谈之下,刘钧就觉得张岱很适合明报主编这个人选。
当刘钧向张岱提出了自己办时报的方向后,张岱对时报这份新奇的刊物很感兴趣。时报不同于一般的书刊诗集,五天一期,刊登时事,不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民生,都包含在内。这种新奇的东西,张岱很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