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与曹操合兵一处,也只有六千人而已,追击数里之后,依旧不见徐荣部,便令军中千人为前部继续猛追。
对此,吕布心中有些不解的,任何军队在撤走的时候,必定会在途中设防,以阻追兵甚至是吃掉追兵。曹操这个军事大家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呢?结合曹操后来的强势发展,吕布明白了曹操不是不知道而是极有可能是故意去送这千余人马。
至于为什么?可能是为了一个“忠义”的名声。
在其余诸侯皆不行追击之事,唯有其一人敢与出击,即使战败也是利大于害。在这个时代,人命是最不值钱的。曹操损失个千把人,只要有钱就能重新获得。可是此军为义,不顾生死而追击董卓军的名声,却势必让曹操在士子家族中获得极高的地位。
这就是三国啊,到底有多少真相被埋藏其中,又有多少豪杰默默无闻。那曹操不是被杀的幸得曹洪之马方才逃得性命吗?可他到底是平安无事的逃得性命,更何况当时的事情又有谁说的清楚呢?看着前面的曹操,吕布真的很想知道他到底会在这次追击战中有怎么样的表现,而自己,又将发掘出怎么样的一个曹操来。
吕布握紧了方天画戟,领着座下的一千人跟在曹操身后,一探究竟。
第十五章:胡轸怕死来献关,徐荣报恩阻追兵
对徐荣来说,董卓就是就是力量的源泉。自从徐荣在董卓帐下为将,为其信任委以重任,领了一军南征北战,便忠心与董卓,不做他想。
其实徐荣本是辽西人,不算是正宗的西凉人,因为为官吏所害,只得逃离故乡,之后为谋生计又是参军以此立身,之后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徐荣渐渐脱颖而出。
“只要你一日能杀敌,本将就能重用你一日。”
自从董卓那日如此对徐荣这般说,徐荣便立下了以死相报的意念。难以想像,天下人人唾弃的董卓在西凉百姓中拥有的威信简直可以媲美天子,而在西凉军上下,董卓才是他们的“天子”。
徐荣回忆起董卓临行前,对他说:“徐荣你乃我大将,有勇有谋,我可把董某的身家性命交付与你,可守得住这虎牢关?”
为了早日回到洛阳商议大事,董卓不得不留胡轸守虎牢关,徐荣在两地之间断后。也就是说,需要这五万人马尽量为他董卓争取时间。但徐荣心中只有对董卓的知遇之恩的感激。所以即使董卓放弃了虎牢关,留下他们这五万人,虽说不至于是送死,却也是胜算不大,也许也可以说是被摒弃了。不过徐荣依旧相信着董卓,如同身后自己的两万人马一样相信着。
要不是胡轸那厮贪生怕死,献关投降,凭借自己的能力,就算不能击败盟军,但要保虎牢关三个月不失也不是不可能,怎么会在一个月后就失守。
“胡轸贼人,若不是这厮贪生怕死,何故至此。”徐荣大恨。徐荣深知虎牢关守将胡轸胆小如鼠。只因善与拍马奉承才被董卓重用,只是董卓却是不知道得,还以为他胡轸忠心耿耿,加上他的官职比徐荣高,自然便是要他当了虎牢关的主将,既然这是董卓的意思,徐荣也只能照办,以其为主将,自己在旁辅助,可恼的是胡轸见董卓率大军而回,心中动了歪念,贪生怕死的他便有了投降的念头,唯恐被徐荣诛杀便支开他去后方修筑防御,待其离开不到半月就献关投降了。
有副将连连劝说,不至徐荣太过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