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且不说这荀衍的祖父是荀淑,为朗陵令,是东汉末年名士,其有八子,号称八龙。令人可怕的是荀家后辈都是惊才艳艳。尤其是那荀彧荀攸更是人中之龙,得其二人如得甲兵十万。

袁术其心不简单啊。

好在此时的荀彧尚在锻炼自己的学识,而荀攸则在任城当个中书令,看来短时间内不会为人所用,尤其是不会为曹操所用吧。

想到这里,吕布居然冒出一个荒谬的想法:是否要早日除出日后的大敌?

因为吕布很清楚自己没有像袁绍袁术这样显耀的家世,也自认比不上曹操的雄才伟业,如荀彧荀攸这样背负着家族兴衰的人材是很难为我所用的,还不如早日除掉,只是这样去做的话,最近还是吕布,还是那个藐视天下群雄的吕布吗?

也就在吕布胡思乱想的时候,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卢植的讲学堂,也只能随便的找了一处席地而坐,因为人实在多的可以了。

堂中左右已经来了不下五十人,但堂上却只有卢植一人的声音,众人是鸦雀无声。

第十八章:卢植三问论家国,吕布三答悦师心

汉代十分注重师者,尤其像卢植这样的大儒更是为人所敬重。

大堂之中莫说窃声议论了,就是连走神的时间也是学者自己们不能容许的。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夫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夫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夫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夫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夫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也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夫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若举世黑尔独明,尔等待何为之?”卢植问道。

众人一阵议论。

袁术左右环视,见无人应答,便轻声对身边的荀衍道:“兄何不直言。”

荀衍笑道:“恐引众笑然。”

“奉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