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妥妥的藩镇,陈应元已经给赵烈下了定论,唯一还算好些的就是这个藩镇肯为大明消除外敌,先后在朝鲜辽东和南方为大明与外敌死战,但是藩镇就是藩镇,谁也说不上赵烈到了何时何地会对大明亮出獠牙。
当然这要看大明,如果大明剪除了内地外患,这个藩镇也许就像当年李成梁般消散,但是如今大明没有一丝中兴之象,反倒是极为的疲累不堪,那么……
回转官署后,再次见到赵烈,方正化的口气已经是缓和不少,他不再要求赵烈即刻出兵,但是,要求赵烈在整顿军兵后数月内起兵前往河南剿灭叛匪。
赵烈很是爽快的一口答应下来,这总算是让方正化好好的喘了口气,总算可以向万岁爷交代一番了。
赵烈则是你说什么都可以先答应你,但是即刻出兵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至于日后嘛,呵呵,有的是借口不出兵。
既然有了结果,方正化和陈应元即刻启程返回登州,石岛虽好,但是全在赵烈的掌控之下,在这里滞留真是让人不安心啊。
赵烈送走了这两个瘟神没有来得及休息,如今破虏军阵亡这般多的军兵,赵烈要前往各处安抚,这个干系民心军心,他是绝不敢轻忽大意。
李程和六个伴当从济南返回登莱,此番他是到济南拜访一个好友,也是游历散心。
作为李明峪的次子,他当然还是要同老父当年一样考取功名,最好能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也好弥补老父只是中举的遗憾。
去年的乡试他还是没有通过,没有如愿的成为一个举人,这让他颇有些心灰意冷,早年的心高气傲已经有些无影无踪了,要知道早年他可是对老父只是中了举人而没有更进一步有些轻视的。
如今老父却是他仰望的所在,他到了当年老父的年纪却是没有得到举人的功名,真是连老父当年都是不如。
乡试失利后,奉父命他来到登州,对于老父希望他放弃功名之举,他很是不理解,因为他觉得老父已经对于他的功名前途的失望了,这才有了这个说法,让他随同老父处理庶务。
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幕僚的活计,将来大不了就是给哪位大人当个参赞机宜的闲散幕僚而已,对于李明峪其他的深里的寓意没有深究。
于是今年春上他到济南探友,也算是游历一番。
此番和刘姓好友在济南相聚,经过好友引荐也算是融入了济南读书人的圈子,当然他不是太被看中,外省偏远地区的一个小秀才而已,老爹如今不过是幕僚而已。
看着这些府城的读书人指点江山藐睨天下的气势,仿佛下次就会进士及第,走上仕途的康庄大道。
这也让李程深受刺激,他深感地位的地位和不受重视,不过无论怎么受了轻视,他都没有说出他妹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