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三支大明如今最能打动军队北调,已经足够表现出朱由检对此次护龙军犯边的重视。

商议了大半天是辽东军事,诸位大臣早就是饥肠辘辘了,朱由检自己高兴玩自虐,但这些大臣的身子早就被锦衣玉食浸泡软了,确实是撑不下了,只能期盼着这次议事能够早点结束,大家伙好回府吃饭。

然而,事与愿违,又一道军情传来,让众大臣知道吃饭的时刻又得拖延了。

宁远城被破,守将满桂战死,护龙军屠宁远全城的消息最后被传来。山海关消息传的快,是因为有着逃难者和刘文镜奏折的功劳,锦州消息来的比宁远早,也是因为锦州内有大明朝廷眼线的缘故,这些眼线对锦州易主和祖大寿投降护龙军无力改变,但传递个消息还是可以的。最后传出消息就是被大仁和赵一名一怒屠了的宁远城了,全城都被屠了,而且宁远在锦州和山海关之间,护龙军哨骑在这块地域最为活跃,消息自然也就传得慢。

总之,朱由检终于分了三个时间段,才知道了自家在关外的所有军事力量被护龙军摧毁得一干二净!

第32章 厉兵秣马

山海关头,“龙”字旗迎风飘扬,各部兵士进行每日必备的操练,虽说大军出征在外,但只要没有战事的时候这种日常训练也不能落下,平时多流汗战时方能少流血。而且有规律性的适宜强度训练能够稳定军心,维持全军士气,当然,还有一项好处就是让士兵们多余的精力给消耗掉,省的这些兵汉们闲得慌斗殴惹事儿。

与此同时,护龙军还征伐起当地的百姓给山海关城墙进行重新休整,由于工钱给得足,还管饭,前来登记做工的当地百姓数不胜数。这也是在边地民风彪悍的原因,天天见着生死,不是蒙古鞑子过来就是女真鞑子过来,边地百姓对皇权的敬畏是最薄弱的。他们只管今儿个有饭吃,有衣服裹着御寒,这些就够了。在他们眼中,护龙军和其他明军也没什么不同,护龙军造不造反也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护龙军是打算将山海关经营起来的,也比较注重对山海关附近辽民的安抚,甚至已经开始向当地进行征兵了,辽东边民,只要是个汉子,扛个刀骑个马基本都不成问题,稍加打磨一下也就能成军了。

护龙军能够在这里快速建立起统治基础的原因还在于宁远的全城被屠,杀鸡儆猴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以山海关为中心,方圆百里内的乡堡村寨大部分都不敢反抗护龙军,当护龙军骑士来到这片堡寨前时基本上都是立刻开门投降,鲜有顽抗者,顽抗的结果可能就是全村被屠,这个代价实在太大太大。就算是一些个堡寨的小将领死脑筋想做那大明朝的忠臣,其麾下兵士也不会同意,甚至还有被麾下兵士绑着出来投降的堡寨小将领。

对这些投降的堡寨,护龙军并没有怎么难违,只要求堡寨内的兵丁抽调如山海关征入护龙军即可,而且只要完成兵员配额的堡寨自此以后都不要征税,甚至还按出兵名额配给口粮给这些堡寨。这些本就是护龙军在朝鲜征用汉家兵士的做法,拿到辽东来效果更加好。相信,用不了多久,护龙军就可以在这山海关旁扎根,并且迅速发展成第二个朝鲜,甚至远远超越朝鲜的规模。

从山海关内奔出一队起兵,约莫三十余骑,领头的男子穿一身光亮黑甲,马背上挎一柄杀气内敛的长刀,一头飘逸的头发随着胯下战马的奔腾而飞舞起来,身上有着一种无上威严流露出来,双目中更是流露出睥睨天下的神采,不是龙辰又是谁?

“在关外打了七八年的仗,终于能够又一次尽情地策马关内了。”龙辰大笑着勒住了缰绳,让战马停下来。

“大帅,四年前咱们不是也入过关嘛。”大仁从腰间解开水囊,丢给了龙辰。

“哎,那次咱们入关是靠的辽东军让路,而如今,大明对关外的大门已经在我们手中,想什么时候就进来就什么时候进来,想何时出去就何时出去,再无后顾之忧了。”牛二替龙辰对大仁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