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诸位,某估计,明日攻城靠的应该是我们了。”朴正恩脸上阴晴难定,“李氏怕是完了,之前我得到大将军透露的消息,如今占据江原道和忠清道的两路义军本身就是义州军。”

这些降将只能无奈地低下头,这个局,是彻底翻不开了。

让自己去攻城也是可以想见的,收拢自家降兵无外乎就是用在这里罢了,大家是不认命也只得认命。

“李氏是完了,但大家若还想替自己身后的家族挣出一份新的前程来,就在明日,将力气都使出来吧。明日攻城,我朴氏第一个上!”朴正恩目光中露出一丝阴狠以及坚定。

第13章 攻陷王京(上)

王京内一片愁云惨淡,商户关门,街道萧索,就算鲜有的行人也是步履匆匆,一脸的张皇失措。偶尔会有军方的传令骑兵纵马踏过,那马蹄声扰得住户们心慌。

仅仅才一年不到的时间,这座王京就再次遇到了外军逼近,王京百姓心中虽是惶恐却已经有了一种淡定,上一次自家君上向女真鞑子投降了,女真鞑子也只是在城外劫掠了一番,并未在城内动多少干戈,这次就请自家君上再降一次算了,总是可以将自家保存下来。这是城内大多数朝鲜百姓的心声,当一个民族被践踏过后,他的血性就再难以凝聚。

就如同满清入关后,汉族丢失了自家江山的控制权,成了奴才一般的存在,等下一次血性崛起时已经是两百多年后的事儿了。一次失败,用了两百多年来重聚血性。可如今朝鲜人距离上次被破城投降不过一年光景,自家君上奴颜婢膝向女真人求和认输也才一年光景。

民族的血性,君上的威望,一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够恢复过来。想当初仁祖也曾号召全朝鲜抵抗八旗兵,于王京内也是发动了很多百姓守城。

仁祖亲自祭天,起誓太庙,要与这座王京共存亡,只要自己在,女真人就别想打进来。口号震天,宣言遍地,效果还是可以的,确实鼓动了很多忠诚的百姓和兵丁。

梦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出奇的骨感。仁祖在不辞辛劳的下了无数道旨意并且表了无数次态后,他发现,其实自己不用这么累。

膝盖一弯,自己向女真人磕个头,事儿就完了。

仁祖成功了,王京得以免受兵灾,李氏太庙也得以保全,一切看似很好,其实很不好。因为仁祖那种没有骨气的举动,寒了大家的心,而且这个“大家”还是那一批有血性有忠诚的朝鲜军民。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个民族,定然会出产出许多种类的人。然而,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延续还是得靠这么一小批人。他们有血性,对这个国家充满忠诚,他们肯为这个民族去拼搏,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而其他人基本上要么麻木,要么就顺从,要么就屁颠屁颠的去当族奸。

满清入关时,杀了很多汉人,但远远没有将汉人杀绝,事实上剩下来的汉人肯定比杀死的汉人肯定多,(有种说法说满清入关后汉人就剩下三千万,小龙认为这种说法不得准,那种动荡年代,户籍制度崩溃,根本就无法计算百姓人数)。但这些剩下来的汉人却给满洲人当了两百多年的奴才,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中有血性的汉人已经被杀掉了,剩下来的就是绵羊。

就如同现在,龙辰大军驻扎在王京城外,可城内只是一片萧索,丝毫没有那种抗敌保家的感觉。更有甚者,刚刚被组建起来的王京卫戍军,见强敌打来就有一大半人直接开了小差,还没打仗呢,非战斗减员就达到了五成,剩下来的估计也是没什么战心了,只是等着破城的那一刻丢下兵刃投降罢了。

五卫都总府被架空了近百年,早就成了一个养老的衙门弄口了,如今更是派不上什么用,城外的诸路军队根本不听自己调派,城内的王京人马也不鸟他们。能在王京内当兵的,关系连着关系,天知道你动了一个小兵会不会牵扯出一家大户门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