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绅们知道县尊说这话的意思,这件事相对前面的事情来说,很容易解决。
万人杰首先站起来向左应选抱拳道:“学生薄有资产,愿捐白银一千两。”
其他乡绅一见万人杰抢先表态,也不甘落后,纷纷解囊。因为他们知道,帮知县,就是帮自己,他们和知县是一条绳上的蚂咋。
左应选很高兴地看着他们踊跃捐款,心想下一件事应该也没问题。
等所有人都表态完了之后,左应选再道:“第二件事,鞑子围城,必不是一两日之事。朝廷援军何时能到,还是未知数。”
这话说的所有人的心头都是沉甸甸的,孤城不守的道理谁都懂。
“本官先前为什么留下那两个败类的狗命,不是因为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的狗屁道理,而是给他们留一线希望,也为我们能多拖一日是一日。”左应选说出了昨日所做之事的目的。
大堂上的众人,一听,这才完全明白了县尊的用意。心里暗暗佩服,不愧是昌黎父母官,深谋远虑啊!
“今日开始,战兵饱餐,辅兵次一等,其余人等以粥度日。然则就算如此,官仓的粮食也不足支撑多日,还需各位鼎力相助。”左应选说完之后,看着底下众人。
乡绅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此时不付出,等到建虏进城的话,就是什么都要付出了。因此他们再次进行新一轮的表态。
集资到了守城必须的钱粮之后,知县左应选主持,把石国柱素所说的事情,一件件的和乡绅们商议,得出结论,然后马上行动起来。
昌黎城中的首脑们在忙,但在靠近城墙的民房中,却倒着横七竖八的乡兵,盖着被子,打着震天的呼噜入睡中。
但有一人,却睡不着。此人中等身材,力气很大,建虏的云梯就是被他砸坏了两架。
他名叫罗霄,益州人士,与父置气,发誓出人头地才衣锦还乡,本想去关外力取战功,却遇到建虏入关,被难民裹挟进了昌黎。
战时的物资太贵,罗霄的盘缠很快用尽,又不屑干出打家劫舍的事情,因此受冻挨饿。
幸亏昌黎百姓信神佛,讲报应,不时接济他,才得以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