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伯,不可不察,应当谨慎为好。”徐光启也规劝钟进卫。
钟进卫看看他们两人,然后转回去看崇祯皇帝,发现崇祯皇帝眼里也带有一丝疑惑。
钟进卫想了下,就说道:“陛下,臣是在勤王大营中见到他的。当时他的事迹由孙承宗孙大人说给臣听的。”
钟进卫把孙承宗给抬到了前台,要出问题,首先要找孙承宗。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就是孙承宗给他讲述的事迹。钟进卫接着道:“因此,臣以为刘兴祚还是可靠的。假如,他是建虏奸细,那么他用了这么多精力混回大明,是为了什么?有什么能让他舍弃几个兄弟的性命而来做奸细?奴酋如此愤怒,派人追杀他,也能从侧面证明他的清白。”
钟进卫说到这里,为了更保险点,就又补充道:“把他从与建虏对战的前线调到后方,就更能防止他通建虏。使人全程参与他对细作的培训、教导,再把细作派出去,就算他有什么问题,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第166章 纸币定样
“钟师傅,朕听你这么一说,也觉得此人不会是建虏的细作。”
崇祯皇帝说了自己的感觉后,看向温体仁道:“此人始终坚持弃暗投明,朕甚感欣慰。阁老如若担心,朕就咨询下孙师傅,再传刘兴祚觐见,亲自面之。而后再做定夺,这样可好?”
温体仁原本就只是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才有此劝谏,不是说有什么证据或者明显感到有什么不妥。现在听崇祯皇帝说得慎重,自然不会再有疑议。
徐光启也没意见,刘兴祚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现在温体仁和徐光启的感觉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明扬威大洋,马上向崇祯皇帝告辞,去忙手头的事情。
原本钟进卫是想跟着徐光启去的,但他被崇祯皇帝叫住了。
崇祯皇帝重新收好世界地图,让内侍搬回屏风。忙完这些之后,把在殿内轮值的内侍宫女都赶了出去,然后问钟进卫道:“钟师傅,刚才推荐的这两人,有什么出处么?”
钟进卫一听,原来叫住自己是为这事。不由笑笑,崇祯皇帝还是年轻,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啊。
于是,他回答道:“陛下,那个宋应星写了一本书,叫《天工开物》,流传后世,由此赢得了身后名。满清搞文字狱,此书一度失传,后来还是从日本传回国内。”
崇祯皇帝一听,轻蔑地笑了笑,鞑子就是鞑子,一点肚量都没有,连本技术书都要禁。马上,他就抛开了这个想法,问钟进卫道:“这刘兴祚呢,朕好像没听你有过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