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页

若是换一个铺张浪费的研究所,苏城说不得也是要减少支持力度的。

作为科工委下属的独立研究所的所长。管安国的资历相当不错,他是60年代的留苏学生,获得了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所的副博士学位。这是非常高等的学位,在苏联解体以前,被认为是高于欧美国家的硕士,略低于博士的学位。

去掉十年运动浪费的时间,管安国在化工材料方面,有着超过20年的经验,实属不易。这也是促使苏城选择856所合作的原因之一。

王赟、黎涣祥和柴潮生等人,也都加入了见面会,一边聊天,一边说些碳纤维方面的事情,以测试管安国的水平。

苏城只当自己是个摆设。

下午时间,王赟照旧带着管安国去参观大华实业的碳纤维工厂。那里已经有大量的实习生开始了不间断生产,比前几天更有人气。

管安国看到此处,就挪不动步子了。

接下来一天,是参观碳纤维研究所,然后再参观大华实验室。

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的大华实验室的规模在国内企业中是独一份。即使中石油等老牌国企,也没有如此集中的大型研究机构。但凡是连绵数十年的国有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都很复杂,也不可能将研究机构合并在一起。

同样的原因,科工委下属也没有大华实验室这样的超大型研究机构。管安国参观的非常仔细,以至于董峰不得不专门派了两个人陪同他,以免有什么商业机密被看走了。

这样看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原本还有所顾虑的管安国,根本不用谈判和说明,就千好万好了。

这么几天的时间,也刚好足够汤处长红光满面的从京城返回了。

这年头,中国国产的空调要么是零件全进口,国内组装销售,要么是进口压缩机,配套其它零件组装销售。为了购买压缩机,国内的空调企业非得准备大量的外汇。

因此,陈宝庆拿着大型压缩机的设计图,随便找一家企业代工,对方都要高看一眼。

生产一台中央空调,就配购几十台家用空调,这样的机会放在大华公关部眼里,那就是上好的公关材料。李琳专门找到了舒浩,将空调挂在了德邦旗下,随便印刷一批logo,就大送特送。

其中的部分功劳,自然要归于汤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