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却是迟钝的很,算道:“我前面向苏董报告,月产10吨,苏董不满意。明年月产50吨,苏董也不满意。因此,如果要年产千吨的话,现在的生产方式就要全部改变了,而从成本方面分析,与其年产千吨,不如扩产到3000吨左右比较划算。5000人也不是一下招来的,但要是按照现在的培养模式,维持5000人的实习生数量,还是需要的。”
杨明彻底说不出话来了,无奈道:“你一会儿不要说,我给苏董说明一下,让他来决定吧。”
“好。”王赟对此答应的很爽快。
杨明这才和他一起往主楼走。
几步路绕过一丛小竹林,就见门口已经停满了车,更有两辆挂着政府牌照的车,直接停在了主楼门前。
杨明稍稍回忆一下,就想到:是外事办的车。
进入大厅,果然见到几个穿着白衬衫的政府工作人员散落在大厅内,其中一人就站在门口,对一名外商说:“你们是对碳纤维有兴趣吧,其实我们市正准备建设好几个碳纤维工厂,你们如果投资的话,各方面都能有优惠。”
“真的?你们也有碳纤维技术?”老外很惊喜的看着年轻的办事员。
办事员自豪的道:“马上就有了。”
第五百一十章 专利壁垒
王赟的眉毛都拧成川字了,自言自语道:“没有听说国内哪个单位的碳纤维研究接近成品了啊。”
“你真当他们的技术是自己研究的啊。”杨明看着王赟纯真的眼神,一个头两个大,摇摇脑袋,拉上就走,心想:这搞研究的都是笨蛋吗?就这样的人,都能骗2000个傻子,还准备再骗5000个?
王赟不明所以,还扭头往回看,口中道:“他不是说马上就有碳纤维的技术了?我们所随时在追踪世界各国的碳纤维进度,昨天还开会通报来着,专利局的文件和期刊都没什么动静啊……难道真的是灯下黑?让我想想,咱们国内做碳纤维的,石油总公司下面的研究院算一份,中石化下面的算一份,中海油没什么动静,再要说的话,以前煤炭部下属的研究院也有做碳纤维的,还有就是纺织部下属的研究所,不过,纺织部早都不在了,这些研究所各自为政,按说经费都不够……”
他边走边说,可是把杨明给气笑了。
眼瞅着苏城身边也有穿着半旧不新的西装的人,杨明拉住王赟,道:“这些人坐的车是外事办的,刚才说话的年轻人一看就是招商办的,所以说,他们很可能是来找苏董要技术的,你说话的时候就注意些。”
“你是说,这些人是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