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页

王总拦住道:“这种事情,请示是没用的,得做出来。做对了,上面一声不吭,做错了,我承担后果就行了。时不我待啊。”

他的语气几近于殉道者了。

房间内一时间非常安静。

良久,童经理挤出一个笑容,道:“现在有苏董的资金,救市一定会成功的。”

“最好如此。”苏城也不知该说什么。

王总经理或许是最后一代的殉道者了。他执着以至于固执,偏偏又不在乎自身利益,且勇于打破制度。在大多数时候,打破制度所需要的力量,是远大于维护制度的。

假如没有大华实业的资金,也许,王总经理的存在将是深交所存在的条件之一。正如历史事实所展现的那样,自始至终,深交所的存在都是极艰难的,一度险被关闭。它没有上海的经济优势,也没有北京的政治优势,积累也比不得广州。它唯一所具有的,就是打破常规的气度。

苏城环视一周。农市长、童经理、管行长、王总经理……每个人面前,其实都有金光闪闪的坦途可行,假如按部就班,少做事少犯错,10年,也许15年的时间,他们就有机会步入国家级舞台……即使是王总的年龄,若是操作的好,也有十多年的仕途。

然而,他们全都赞同这种非常规的方式。苏城不能说他们是正确的,但这确实是解决交易所问题的有效途径——其实,强纠起来,南巡之前的股票交易所,又有几分法理上的正确性呢?

在一个共同目标下,所有人的选择已经超脱了正常的政治选择,也不是纯粹的政治投机所能涵盖的。

这种时候,深究纪律和法律,毫无意义。

苏城可以抽身而去,以免惹火烧身。但他终究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毕竟是20多岁的年轻人,同样有热血沸腾的时候。

他跳过问题,轻声道:“叫你的会计一起来吧,我们就在这里操作。大华的资金首先入场,如果不够,再是调节基金,再是隆盛进出口的资金。”

不管深发展最终是涨是跌,在股价下跌的行情下,先出手的将产生最大的损失,或者最小的盈利。因此,托市的时候,最早出手的人吃亏,真正见到上涨出手的才算是抄底。

王总经理断然拒绝,道:“没有让私人亏钱,公家看着的道理。农市长,调节基金先入市,再是隆盛,再是大华,可不可以……”

在正式协议中,已经约定了大华实业优先入场。但在目前的气氛下,没人去深究协议。农市长毫不犹豫的说:“可以,就按照这个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