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城笑笑,将目录划完了,才道:“如果是论文题目和论文撰写人重复的,那就应该是比较好的论文,否则选择哪种先翻译,你来决定。”
他将蓝笔交给顾海健,就离开了海洋钻井研究所。
顾海健将他送到门口,往回走的路上就在想:要么就把论文题目和论文撰写人重叠的论文先翻译出来,希望数量不要太多。剩下的就先不管了,哎,国内的老板就是麻烦,事事都想插手,也不管自己懂是不懂。
回到翻译室,就见年轻教师们也围在那里看论文名字。
“都是些什么论文?”顾海健也扯了一张目录,问道。
“我们又誊了一个表,你看看。”年轻老师们对技术的熟悉程度一般,但还算勤勉。
顾海健不以为意的点点头,边看边读:《井壁稳定技术研究》,《套管保护及下入技术》,《钻柱优化设计》……
看着看着,他就坐了下来,读的速度越来越慢,想的时间越来越长。
这些论文题目,和其他的题目堆在一起的时候,他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单独放起来的时候,却让他意识到了一点:几乎都是大位移井的关键点。
对于专门研究过海洋钻采技术的顾海健来说,这个发现对他吃惊不小。
大位移井所谓的落后,是学术界的落后,可不是生产上的落后。至少到现在,大位移井仍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国内对于一些关键技术,也仍然在讨论中。
但从苏城选择的论文名字来看,他明显已经圈定了某些技术。
例如井眼净化技术,明明有三四种之多,苏城偏偏选择了控制钻井液排量的论文。
“苏董莫非弄到了成系统的技术?”顾海健不自觉的问了出来。
大家都摇头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