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页

繁华的城池,对于商贾来说,机会和利润要比那些相对安宁的小城大了不晓得多少倍。

战争的持续,注定了刘辩不仅要发展内供,还要大量的购置战争所需的资材。

如此商业背景下,最为重视利润的商贾们,自是不会放弃洛阳这般好的市场不做。

商贾云集的所在,必定是往来人员最为复杂的地方。

这条街道上,人最多的所在有着一家在整个洛阳城都算得上是最大的馆舍。

开这家馆舍的商人,并非洛阳本地人。

此人四十多岁来到洛阳开了馆舍,到如今他已经是在此处住了五年之久,原本乌墨般的黑发,也已经有些发白。

馆舍共有五十余间客房,里面已是住满了各地来到洛阳的客商。

每天客商们进进出出,虽说住的时日都不是很久,可彼此却也是颇为相熟,打了照面的时候,还多会相互打个招呼。

五十多间客房的客人多是如此,只有一间客房除外。

那是坐落于馆舍角落的一间客房,这间客房的正门外生长着一株老槐树。

槐树在洛阳城内生长的年头已是不短,当初建馆舍之时,工匠们曾想将槐树砍倒,可馆舍的主人却是阻止了工匠们把这棵槐树放倒。

馆舍并非如同后世的客栈或者旅馆一样是几层的楼房,而只是一进院落内有着数十间房屋。

房屋之间的差别,也不过只是房间的大小和摆设不同而已。

之所以没有砍掉这棵老槐树,并不是因为馆舍主人在那个年代就有环保的意识,他不过是觉着,空荡荡的院落,反倒不如留下一棵大槐树来的有生机些。

白日里,客商们都会出门去做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