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不少的官员都觉得,只要除掉了董卓,大汉朝就解放了。毕竟,那凉州李铮,还没听说有什么劣迹,想来不会如董卓一般,糟蹋皇室。
其二,则抱着一种警惕排斥和厌恶的态度。比如王允这些人。他们对李铮最是了解,知道这人无法无天,比董卓更甚。当初王允等人遣人去谒见李铮,想要把李铮当枪使,以之掌握朝政,但却知道了李铮的“真面目”。此人端端是目无天子,简直放肆狂妄的没边了。对于王允这些世家大族而言,李铮作为一阶草根爬起来的武夫,天生就和他们不对付。
所以这时候,朝官内部,也开始分裂。
其中一部分想与李铮里应外合,破了长安,击灭董卓。而如王允这一部分人,则仍然在犹豫。
第二十八章 王对王
眼下这个状况,长安城已经到了最紧急的时刻。
若无意外,必然被破。
那董卓十万大军,都一夕崩灭,想来这长安城也不过如此。
但要让李铮入朝,许多人却又万万不愿意。
该如何区处其中的利益?难道又要让一介武夫踩在他们头上?难道杀了豺狼,又引来虎豹?
司徒王允府上,一干人等正在讨论这个问题。
太尉黄琬捻须皱眉道:“那李重霄无法无天,根本不把朝廷和天子放在眼中,不但不响应天子征召讨伐董卓,而今还罔顾大义,攻伐益州。如今眼看董卓大势已去,难道又要让此人掌握朝政?”
在他们看来,讨伐董卓,必须要有天子的名义,要有他们的征召。而李铮这家伙,征召他,他不动,反而不把天子和他们这些国之重臣放在眼中。而今虽然即将击败董卓,但在座的诸人,心里却一点也不欢喜。
最大的憎恶,就是李铮这个他们瞧不上眼的人不把他们放在眼中。
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受他们摆布,一定将会成为另一个更加令人棘手的存在。
这是万万不能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