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救出傅燮太守,下一步该怎么走呢?”这时候,一旁的徐小九却开口了。
李铮听了,不由面露赞许。
这徐小九也许没读过书,但其考虑却着眼于长远,算是有点能耐。
“这话问得好,”李铮道:“若是救出傅燮之后,我等原路返回,难免会将祸患引到草场,到时候必然得不偿失。”
“所以我的想法是……”
第二十四章 灵州之乱
李铮行事雷厉风行,既然有了决断,便不拖沓,当下让张山等人各自去集结兵马,转身又将赵五召来。
这次动作,他必定要亲自前往主持。他走之后,草场的一系列事务,都要落在赵五的头上。
但赵五才能有限,应变不足,若是冒出新的问题需要处理,李铮怕赵五搞不定。所以把他叫来,做一番详细嘱咐。
“我离开之后,相关建设依旧照常进行,勿需改动。等到通往山里的道路修建完毕之后,还要加大力度寻找更多的矿藏。新矿如果确定,就继续修路,将之联通,这是第一点。”
“第二,开荒的事宜也不能停止,土地越多越好……开荒的方向,不要继续向南,而要向西,往大河(黄河)方向开发。相关的灌溉、施肥设施也要一起建设到位。等到参麦成熟收割之后,可以酌情招募流民,充实草场人口。如果入秋之际我还没有回来,你要记得组织人手播种参麦。”
“第三,草场里的牲畜,也要加大规模蓄养。牛羊马匹、红玉鸟、棘皮诸,越多越好。因此,草场的占地规模也必须要扩大。不过我知道,这不太容易,你可以暗地里把草场的范围向北扩展,但要注意掩藏,不要引起北边的匈奴人和羯人的注意。”
“第四,茅蓿的作用巨大,必须要加大种植规模。可以不限于草场范围,只要在就近的水源丰沛的区域,种下茅蓿,等到成熟后,可以遣人去收割储藏。”
“另外,捕猎队还要继续加强捕猎范围,同时注意收集信息,以及记录地图。”
赵五一边听着,一边用毛笔快速记录。
“哦,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