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和俄国都还是皇帝说了算的国家,在战争准备上没有问题,只不过法国需要等待奥地利的战事结束,而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已经准备先行开往远东,头痛的是英国,虽然外交努力下促成了三国远征,但英国最后还需要通过国会的批准。
于是,问题又转回了英国国内,冗长的议会辩论还在持续,但还好法国人没有催促,英国人还有时间完成他们必须走完的程序。
在巴麦尊首相战争提案提案表决前,英国的民间也没闲着,很多人都在群众大会上发言反对这个提案:额尔金在中国的行动是非法的,他们贸然介入了中国的内战,停止了中英贸易,杀了好多无辜的人,为此而新增的税,不但加到我们头上,还加到了印度人民头上,科布顿和他的朋友们,能同意这场战争吗?群众高呼:不能!然后有人高声呼吁:额尔金在远东的战争史失败了,此前首相强行解散国会才让上一次远征行动得以进行,但现在他们不去为了自己的错误而导致英国受到重大损失而检讨,却还在要继续发动战争!这是对全体英国人的不尊重!种种一切,都对巴麦尊不利。因为按英国的游戏规则,只有下院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下院必须对选民负责;政府必须对下院负责。
假如巴麦尊在英国下院输了,按英国宪法,内阁失去下院支持,要么辞职,要么由首相提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以最终决定内阁的去留。而上一次巴麦尊已经玩过解散国会这一手,但这次不同,即使他强行解散国会,但在接下来的大选中,辉格党因为民意支持大减,势必将无法取得多数席位而组阁。同样的方法已经不适于再用一次了,于是巴麦尊最后的希望就是英国女王,他希望女王能够履行承诺,现在法国和俄国已经明确表态参加战争了,他需要女王的支持!
在英国下院最后表决前,英国女王出现在了英国下院,这打破了以往的惯例,在下院议员们错愕的目光中,维多利亚女王向所有议员发表了一段演说:“大英帝国的利益需要得到维持,而维持这种利益是不能够从卑躬屈膝的谈判中获得的,我们要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敌人的和平祈求,这样才符合我们大英帝国一惯的精神!(欢呼声)。现在是太平天国主动向我们宣战,哪怕理由有多种多样的也不能改变任何结果,而面对宣战,作为一个英国人。一个勇敢的英国人,应该勇敢的站起来迎接挑战,而且有责任竭其所能,来对付这些暴力行动,用武力的报复去换来和平的承诺(又是一阵欢呼声)。如果我们不赞同我们认为正确的措施,那就辜负了国民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们自己处于相同的境地,我们也会认为我们有责任去采取这些措施,事关利益和大英帝国的尊严,请不要让此前一万八千名英勇的英国士兵的鲜血摆摆流淌!也不要让将来的子孙因为现在我们的决定而蒙羞!(全场的欢呼声)。”
千言万语,英国女王的意思只有一条,那就是:政府有责任保护他的国民和维护帝国的尊严,哪怕他在遥远的地方,否则,要这政府做甚。对此,马克思如此评论英国第三次发动的这场远东远征行动:“无论英国的人民和全世界人士怎样为这些花言巧语所迷惑,但大多数人却绝对不会相信他的话是真的,不过面对民族利益和尊严的考验,所有人都不愿意在尊贵的女王面前露出稍许的懦弱!”
英国女王破天荒的在英国下院发表的演讲很快传得家喻户晓,英国百姓们爱戴这位女王,她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他们的决定,百姓遭遇这样的政府和女王还有什么可说的?便只有眼泪哗哗的了,除了投票之外,他们没有什么可再做的了。
数天之后,五月二十三日,英国上下两院投票结果自然就是通过首相的战争提案,英国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他们在等待法国人备战……
第六百九十三章 太平动向
西方三国在为了足赤远东而积极努力的捋顺一切阻碍远征的障碍之时,太平天国也在积极努力的捋顺一切阻碍将来抵抗三国远征行动的障碍。满清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呈现出大溃败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就如同后世历史上解放战争后期,百万大军渡过长江之后,民心、军心所向,反抗者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满清和后世逃到台湾的党国一样兵败如山倒,不过这次太平军是由南及北,而不是历史上传统的由北统南。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南方政权想要击败北方政权成功的例子非常少,而最为辉煌的无疑是明太祖的北伐行动,太平军借鉴了明军北伐的几个成功的做法,于是他们现在形势一片大好。首先就是稳固的后方,与明太祖一样,太平军在江南富庶地区巩固了统治,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战争所需要的血液——士兵、粮食和武器。其二,与大元一样,满清北方存在内部的问题,消耗了自身的实力,不论是英法联军的远征还是绵愉、荣禄的反叛都牵制了满清太多的精力,随后太平军奇兵突然包围了北京更是让满清不得不为了保住京城而耗尽最后一滴血。其三就是太平军与明军一样进行了武器的革新,并且编练了数量庞大的新式近代军队,这一点更是保障了太平军在与清军作战时的巨大优势。
而太平军也在战略上进行了尝试,这一点是明太祖并没有做过的,那就是进行战略大包围和迂回。太平军对满清的战略大包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便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布下的棋子,远在库页岛、庙街、大连湾的谭绍光部太平军,谭绍光的部下集中了太平军中优秀的青年近卫军团,还有为数众多的原北殿精锐力量,在天京事变中替西王做过那些杀戮之事的兵马和人员最后都集中到了这里,他们远离了那块是非之地,他们得到了西王的承诺,只要他们留在北方,日后将不会被清算。于是,谭绍光就是统帅着这样一些人在北方积极的扩张着,不论是满清还是俄国人,在北方都遭到了太平军的打击,俄国人被迫退回到了尼布楚一带,而满清则被压缩在宁古塔、盛京、齐齐哈尔等一个环形的防御圈内。谭绍光部这一支战略迂回集团已经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即使将来满清失去北京想要退回关外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谭绍光部将会从这个方向给满清沉重的打击。
另一个方向的战略迂回就是陈玉成部,这一支战略迂回集团从两广到云贵、四川,最后从陕甘突出,最后他们将在西北地方成为可以迅速突入蒙古腹地的一支可怕力量,这可以威胁到蒙古,也可以截断满清想逃亡西北的妄想。谭绍光和陈玉成两部兵马就像两只巨大的钳子,最后将牢牢牵制住满清最后的希望,并彻底粉碎这个希望。
就在威妥玛回到埃及的那一天,太平军发起了冬季攻势,一反常态的在北方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攻势行动。历来的北伐之中,很多时候天气也是一个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了南方温暖冬日的士兵们在北方严寒气候下很难发挥战斗力,而太平军北伐的这些军队是经历过长期残酷军事考验的精锐,特别是林凤祥等部,也常年在两淮进行过拉锯战,太平军各部的训练之中都加入过大量的冬季军事训练。他们克复了天气的因素,而还有一个重大的保证就是太平军他们那非常先进的后勤保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