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页

二人谦逊了几句后,知道西王的话是交代他可以不计前嫌,跟着西王又道:“但如今我天国已经完成对满清京城的包围,满清覆灭在即,两位是想和满清走同殉这条独木桥呢?还是本王替两位指一条阳光大道?”

袁甲三和李鸿章闻言精神一振,袁甲三问道:“不知西王所说的阳光大道是何?”

西王笑了笑说道:“自然是归附我天国了,袁公在满清已经是安徽巡抚,少荃兄是安徽按察使,旁的什么团练大臣咱们就不说了,只要两位归附我天国,官位自然能与现在等同,要是能立下大功,本王自然还会另有升赏。”

袁甲三和李鸿章两人有些惊讶,原本还想着西王会用一些什么民族大义还游说一番再说出归降条件来,但没想到西王如此单刀直入,一时间都面面相觑起来。

西王笑了笑接着说道:“什么民族大义,什么流芳百世,我想本王也不必详说,两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自然明白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这句话的道理,只要两位能跟着我天国成就大业,名声这些东西自然会有。关键还是二位的待遇,本王做事从来都是以势服人、以利取人的,而且本王不喜欢绕什么弯弯绕,大家有什么就说什么。”

钱江也笑道:“两位,殿下既然已经许了两位官位,该有的保障自然是一应俱全,两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袁甲三倒也磊落,当下起身拜倒在地道:“自打和钱大人单独见面之时起,我两人其实已经是起了背反之心,遮遮掩掩的还有何意义?臣袁甲三愿投效天国,在西王麾下,报效国家,恢复汉家江山!”李鸿章见状也跟着拜倒于地,说了相同意思的话。

萧云贵呵呵笑了起来,他亲自走下来扶起两人,这一刻他没因为让两个历史名人自动前来投效而感到兴奋,如今他手握历史大势,一切发生的事自然都不足为奇,又有何好兴奋的呢?局势到了这个地步,还没有人主动前来投效,这才是怪事咄咄。

扶起两人之后,萧云贵笑着说道:“有袁公和少荃兄投效,我天国大军入主京城、定鼎天下指日可待了……”

第六百八十一章 兵谏之忧

西王大帐内,萧云贵笑吟吟的扶起袁甲三和李鸿章两人后,又慰勉了几句,重新分宾主坐定,袁甲三道:“殿下,如今臣下两人新附,寸功未立,但有差遣,定当竭尽所能报效。”

萧云贵点点头道:“袁公先不用着急,两位后面定当有大用,现在先说说满清朝廷内部情况如何?”

袁甲三道:“自从处暑之役大败之后,朝廷中分为两派,僧格林沁等人坚持奏请两宫及皇帝让城别走,放弃京城,或退守山陕,或退守关外,总之不能在京城硬抗下去。而另一派则是以醇亲王奕翾、肃亲王华丰、庆亲王奕劻、定郡王载铨等宗室大臣为首,力阻让城别走之策,奏请两宫和小皇帝在京城坚守,召集各路勤王大军继续向京城来援。僧王虽然据理力争,但敌不过满朝宗室大臣的反对,因此最后两宫下旨,还是坚守京城,召集各路勤王大军来援。”

萧云贵摸着下巴笑道:“既如此,本王大事定矣。”跟着看了两人一眼笑着问道:“那二位在其中是哪一派的呢?”

袁甲三和李鸿章对望一眼后,袁甲三老实说道:“臣下与少荃是僧格林沁一派的,殿下数万大军围困京城,目的便是想围而不攻,吸引各路勤王大军前来京城,而满清朝廷困顿久矣,江南富庶之地尽皆丢失,江北之地根本没有如此多的钱粮供应各路勤王大军。到时候殿下只需要坐守营盘,各路大军一朝因钱粮而溃败,殿下便可驱兵追赶溃卒,等数路勤王大军覆灭,京城便是不费一枪一弹可下。臣下两人还有彭玉麟也看出殿下此策厉害之处,只是那满清朝廷却不肯听吾等良言,如此朝廷败亡乃是迟早之事,是以臣下两人才会有归附新朝之想。”

李鸿章也道:“臣下两人虽然此前食的是满清俸禄,但自问已经尽忠职守,该想的法子也想过,该做的也做了,既然满清朝廷如此寒凉人心,那臣下等人也不必与之同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