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

蒙托邦苦笑道:“假如我们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也不知道国内会是如何的反应。还有江南的几个通商口岸和租界区的安全,还有香港的安全,国内会如何保证?或者等不到国内调集军队再次组织远征,通商口岸、租界区和香港就都沦陷了吧。”

格兰特缓缓说道:“依靠海军,口岸、租界区和香港或许能够守住,这就要看马西莫格里和里戈·德热努依里两位将军的指挥了。我们还有制海权,或许能够逼着太平天国回到谈判桌上来,最好就是海军能够突入长江,威胁到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

格兰特的话没错,联军的海上力量是太平军那弱小的海军无法威胁到的,假如联军的海军南下保护几个口岸和租界区,并成功守卫住香港,然后派遣力量突入长江威胁太平天国的都城,战局就可能起变化。从长江口到天京这段长江航道可是能够通航数千吨级的大船,联军海军中很多中大型船只都能通航,能够制造足够的压力。

额尔金爵士整理了一下衣帽最后站起身说道:“好吧先生们,我和葛罗爵士就再去见一趟西王阁下,商谈投降事宜,至于海军就只能依靠他们自己了,希望拿皮耳将军能够及时撤回海上去,还有往静海突围的米启尔少将,也祝他好运。”

于是,当天中午,英法联军全权公使额尔金和葛罗两位又回到了太平军的军营里,他们去商谈联军投降的事宜。太平军这边派出以钱江为代表的使团进行商谈,经过半天的讨论,最后双方确定两天后联军在霍各庄的部队全部投降,太平军保证联军每一位投降士兵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承诺战争结束后释放他们回国……

两天后,英法联军在霍各庄的5781名士兵及将领果然依约投降。萧云贵自己留在霍各庄主持投降之事,同时命令李秀成带领一支部队迅速南下,包围歼灭还在静海转悠的米启尔少将这支分兵,同时命令天津部队开始围攻大沽口要塞。

米启尔少将在天津遭到了太平军小股部队的逐次抗击,进展很慢,随后他们被太平军包围在静海,很快格兰特和蒙托邦主力投降的消息传来,米启尔少将也明智的选择了投降。

得到消息的大沽口拿皮耳将军很快就撤退了,剩下不到两千名联军士兵登上海军船只,勉强逃出生天。至此英法联军远征军两万五千多名登陆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超过八千人战死,九千多人受伤被俘,五千人多人投降,只有拿皮耳将军和他的部下逃了。至此京津战役结束,太平军完成了其战略目的,带代价就是和英法彻底开战了……

第六百五十七章 顺理成章

萧云贵站在太平军大营门口,目光注视着排列整齐的英法降兵经过自己的面前,恍惚间他觉得自己的疯狂和后世历史上那位真正的慈禧有得一拼,那慈禧可是和全世界国家都宣战的牛人,而自己现在和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三个国家同时宣战了,哦,还有一个满清,也算是当世的大国,自己是个四个大国在开战,似乎自己也是个牛人。

通过这场战役,太平军几乎全歼了英法联军的登陆部队,战果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根据萧云贵对英法两国议会历史的了解,他几乎可以确定,当这个消息传回两国国内的时候,势必会让两国的首相倒台,内阁解散,然后就是新一轮是战是和的激烈辩论。但根据英法两国的一惯帝国主义行为来看,他们极有可能再次组织远征军,这次远征军的规模会更大,接下来才是更加严峻的考验。

虽然形式会变得严峻,但还好太平天国也不是完全束手待毙,他萧云贵还有机会,这个契机就是英法距离中华太远,等到英法完成政治动荡的稳定,完成议会的辩论决定出兵,到组织远征军出征,到英法新的远征军到达远东,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萧云贵需要迅速完成全国的统一,在东北地区太平军需要出兵威胁俄国的尼布楚等地,逼迫俄国与太平天国签订媾和条约,结束战争。然后接下来,太平军就能够专心应对英法的压力。

同时,萧云贵也并不准备单一的从军事方面入手解决目前的困局,太平天国还可以从外交和政治两方面入手。外交方面,在萧云贵北上之前,他就已经和普鲁士外交使团会晤,普鲁士使团的领衔人是一位名人,普鲁士三巨头之一的俾斯麦。

俾斯麦在1857年担任普鲁士驻俄公使,在俄国期间,他就屡次听闻俄国在远东扩张的脚步受挫,俄国远东总督穆拉维约夫在1858年曾经专门返回俄国述职,其间俾斯麦拜访过这位传奇总督。俾斯麦和穆拉维约夫聊起过远东局势,俾斯麦惊讶于老牌强国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会受制于一个刚刚崛起的东亚叛军,在俾斯麦的印象里,东亚的清国它的落后于愚昧不下于印度,迟早这个国家会被列强殖民和吞并,但现在一支异军突起的叛军给了俄国人一个教训。

穆拉维约夫的有很大的苦衷,俄国在远东的控制力向来不强,原因还是老问题,距离太远,远东历来都是俄国流放罪犯的地方,穆拉维约夫只能纠集起一批亡命之徒与远东的那支叛军周旋。在失去了库页岛以及黑龙江出海口之后,双方围绕着黑龙江沿岸的俄国居民点进行了长年累月的小规模战争,那支叫做太平军的叛军总是能够轻松的战胜远东的俄国军队,而且他们越打越强,俄国人在黑龙江沿岸的居民点和哨所一个接一个的被拔出掉,穆拉维约夫一度只得收缩兵力退回出发地——尼布楚。

穆拉维约夫回来述职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想让亚历山大二世能够同意派遣更多的援兵东进,否则在远东他有可能连尼布楚都将守不住。但很可惜,这时候的俄国正值虚弱期,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接下的是个烂摊子,他需要面对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后果,国内因为战败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亚历山大二世要改革国家就必须改革农奴制度。他在1857年成立“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开始筹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1858年是开始尝试改革的第一年,国内需要强有力的武力来保证改革的推进,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无法给予穆拉维约夫更多的支持,于是只有一批新的流放罪犯交给穆拉维约夫使用,其他的支援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