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有些为难起来,她诚恳的说道:“虽然我讨厌战争,但我爱我的国家,西王阁下你应该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萧云贵毫不客气的打断她的话道:“一个熟练的护理就算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也仅仅能够照顾十来个伤患,而南丁格尔女士,以你的影响力公开说上几句话,或许可以让更多的年青人留下宝贵的生命,这与爱国立场无关,英国要是远渡重洋来中国发起侵略战争,这本来就是少数政客为了肮脏的政治利益送英国小伙子们上鬼门关,而且我们也同样会承受死伤的威胁。作为一个护理人员,一个提灯女神,她的光芒不应该只照亮身边的人,她的光芒应该普照人间。”
一大段煽情的话说完之后,几个人都沉默了,姚远、莫佳娜和南丁格尔都在战场上做过救护,那血淋淋的一幕幕至今挥散不去,当你努力安慰一个垂死之人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感觉。姚远虽然不明白西王为什么要和南丁格尔说这样的话,但他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西王从来不会说废话。
萧云贵当然也不会期望一席话能令南丁格尔放下爱国情怀,在英国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时候充当一个反战人士,但至少他埋下了一颗种子,只要南丁格尔在中国逗留的时间越久,相信这颗种子就有机会生根、发芽。
南丁格尔一个人的确阻止不了战争,但却可以恶心英国政府,当太平军和英军正式交战之后,英军受到重创之时,国内的反战势力必定会抬头,那时候南丁格尔想必也会站出来充当旗帜性人物的,英国始终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民众的呼声也是他们必须考虑的东西。太平军不可能和英军一直战斗下去,萧云贵没把握彻底打败这个世界第一的工业化强国,但逼迫英国在局部战争失利后结束战争他还是有把握的,而英国国内的一些反战势力就是可以利用的对象。
第四百七十三章 智者千虑
说完之后,萧云贵主动换了话题,开始和南丁格尔聊起了医护,西王从太平军实践的事例出发,向南丁格尔展示了太平军以预防为主的医护理念,南丁格尔沿途过来也看到了太平军那严苛到几乎变态的行营规矩,士兵们都要时刻保持个人卫生,并且没有训练和任务的时候,士兵们很多精力都花在整理住处卫生和消灭营地内蛇虫鼠蚁上,一定要喝煮沸的水,粪便集中清理,不许随地大小便等等。
接着萧云贵又说出了他的一些建议,东西方医疗虽然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很多疾病的命名混乱,萧云贵建议南丁格尔建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医学疾病命名方式,实行国际统一命名,这样能大大减少因为疾病名称混乱而带来的不便。还有逐渐被人们发现的各种病菌也需要进行统一的命名,这一点上巴斯德兄妹已经开始进行了。
同时萧云贵建议姚远他们编订出较为完善的护理手册和护理案例,就如同太平军的陆军操典一样,把护理制度系统的整理出来,这样护理学校便有了完整的教材。并且运用统计学来对一个地区或是一个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医疗薄弱的地方,针对高发病源进行遏制等等。
萧云贵站在巨人肩膀上提出的这些建议无疑是令南丁格尔感到意外的,她原以为这个看似粗鲁的男人只是一个会指挥打仗的军人,没想到他对医疗护理也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她仔细的听着西王的每一句话,她发现每一句话都对她有很大的启发。
莫佳娜也已经习惯了西王夫妇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提醒,就像当初洪韵儿告诉她和哥哥巴斯德青霉菌能杀死很多病菌一样,每次巴斯德在微生物领域有重大突破几乎都离不开夫妻二人的提点。现在青霉菌的各种实验已经完成,巴斯德正在和一群化学、生物专长的学家研究如何提取大量的青霉菌制成药剂。青霉菌的发现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提炼成药物,但巴斯德很有信心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南丁格尔和西王聊了很长时间,直到午饭时间,萧云贵让莫佳娜陪南丁格尔下去用饭,他自己需要继续办公。这时候南丁格尔才注意到西王桌案面前堆积如山的公文,心中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个男人的工作多如牛毛,但他却能耐心的花几个小时时间陪自己聊医护知识,南丁格尔不禁又对西王的评价高上了几分。
南丁格尔和莫佳娜走后,姚远忍不住问道:“西王,这个南丁格尔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够影响英国的政策吗?”
萧云贵停下朱笔笑道:“不能,就连英国女王都不能,他们的政策需要议会表决。”
姚远皱眉道:“那为何西王您还要和她说那般话呢?”
萧云贵放下朱笔道:“南丁格尔虽然没有那么大的政治能量,但她在英国民间有很高的声望,利物浦、伦敦等地几年前都爆发过霍乱,那时候她就活跃在民间,就如同当年我们进苏州时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百姓们。随后她在克里米亚战场上救死扶伤,照顾伤员。我问你,姚远,你治好的病患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