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华佗指着大沽方向说道:“看来清国的回复来了,你们看。”包令和裴洛回头望去,只见一艘大沽水师的帆船缓缓使了过来,裴洛拉开千里镜看去,只见帆船之上只有数名身穿清廷官服的官员,船上只有赤着膀子的水手,也没有见到官兵或是大炮在船上,松了口气说道:“船上应该没有战斗人员,看来应该是过来交换文书的官员,不过小心起见,我还是命令手下士兵戒备好了。”
包令说道:“去吧少将,放下小艇接他们过来,我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回复我们的了,我的领事,劳烦你去迎接好了。”
麦华佗微微躬身说道:“乐意为您效劳。”说罢和裴洛一起去迎接清朝的官员去了。
过了一会儿,几个清朝官员上了英国舰队的旗舰泰利亚号,为首的一人却是身穿正一品文官服饰的肃顺,麦华佗久在中国,熟悉清廷官员的服饰,也有些惊讶这次前来回复文书的官员品级如此之高。来到包令面前,麦华佗互相介绍了之后,肃顺虽然还是板着脸,但没有像包令从前见过的一些清廷官员那样傲慢,也没有打躬抱拳等奇怪的礼数,而是伸出右手,示意要和包令握手,口中说道:“幸会啊,公使阁下。”
包令有些错愕,眼前的这位中国官员看起来三十多岁年纪,剑眉星目,器宇轩昂,态度雍容,颔下长须更让他看起来雍容谦和之中带着一丝桀骜之气。听了麦华佗的翻译,包令短暂的愣神之后,马上笑着和肃顺握了握手,说道:“很高兴见到部长阁下。”麦华佗翻译的时候,知道清朝户部尚书就是管钱的部门,所以直接翻译成了清国财政部长。
肃顺因为得了旨意要和英法两国使节打交道,不得以恶补了一些西洋礼节,加上杏贞的指点,知晓两国一些礼数,听完翻译后接着说道:“本官得了朝廷旨意,特意前来答复公使阁下提出要带兵马一同进京的请求,让各位在海上等了几天,还请谅解。”
包令听了翻译马上说道:“感谢部长阁下亲自来答复此事,我们感受到了贵国的诚意,不知贵国皇帝陛下如何答复此事?”
肃顺听完翻译,微微一笑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们拒绝这个要求,英法公使想要入京递交国书,在先前的江宁条约中没有约定,我们不可能在这种情形下答应这种要求。”说话的时候,肃顺看了看四周的舰船,接着说道:“如果贵国和法国想用大炮打开通往京城的大门,我们必将誓死奋战到底!”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天助我也
当夜,大沽口外停泊着的英法舰队整齐的静候在那里,包令和麦华陀都失眠了。白天清廷的态度很是强硬,但强硬之余却没有关上谈判的大门,那位清国财政部长表示,恭亲王可以到大沽口和他们谈判,但绝对不允许他们进京,更不允许带兵进京!
清廷的态度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但他们不愿意放弃谈判,毕竟这次清国看起来是很有诚意和谈的,派出一位亲王来主持谈判,这在清国外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包令和麦华陀商议了一夜还是没有得出一个好的结论,于是两人都失眠了。
千里之外的天京也入夜了,人们都酣睡了,谁也不知,在天王府的密室里,却正在商议秘事。只见洪仁发、洪仁达、秦日刚、胡以晃、陈承瑢和蒙得恩,都围坐在天王身边。面对东王咄咄逼人的态势,以及开始准备对付北王、翼王的架势,洪秀全等人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
胡以晃在回到天京后受封豫王,但他还是选择了站在天王那边,原因很简单,杨秀清剥夺了他的兵权。
大家合计多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便是阻止北王和翼王回京,一旦两王回京被东王制住,那便大势已去了,西王态度很不明确,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东王,所以天王的希望没有寄托在萧朝贵的身上。北王和翼王没有西王那种反抗东王将令的勇气,他们需要有天王的诏旨才能行事,所以必须有人给他们送去天王的诏旨,他们才能起兵勤王!
可是,派谁去呢?怎样混出天京呢?众人议论纷纷,没有主意。过了一会儿,洪仁发道:“既然派别人不可靠,就交给我吧!”
蒙得恩皱眉说道:“不行!杨贼狡猾得很,对你们一家人格外注意,你是混不出天京的。再说,国宗你性情粗鲁,又不会随机应变,非把事情弄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