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工商章程完善了工商实业兴办的制度、流程和官府如何收税、监管等机制。由于苏褔省废除了各地关卡的苛捐杂税,像浒墅关那样的鬼门关不再存在,相信接下来苏褔省的工商业会有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出现。比起清军治下,关卡林立、厘金重重的桎梏约束,苏褔省的工商业得到了太平军极大保护和鼓励其发展。
《苏福省兵备章程》则是关系到军队建设的,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各级将官的粮饷待遇,明确士兵征募方式,规定了士兵的伤残、战死抚恤等级,并且规定了西殿太平军勋章等级等等。
西殿在苏褔省实行的是募兵制和征兵制相结合的方式,现有的西殿十余万兵马将展开集中轮换整训,整训完成后西殿将保留一支十五万人以内规模的常备兵,也就是西殿的职业军人,这些职业军人将得到丰厚的薪饷和待遇保障。而裁汰的人马将变为义务兵,在服役两到三年后,逐步向地方转换,转为地方警察或乡兵将领。
同时萧云贵还在民间发了募兵告示,号召民间识字的人加入军队。报名的人可以一起进入上海讲武学堂学习,经过学习和考核后,可以和西殿的职业军人一样得到长俸,成为职业军人。这上海讲武学堂的第一任校长,萧云贵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等到苏州新政大会结束后,萧云贵就要赶往上海去,政事有了眉目后,他就要着手整编军队了。
原本萧云贵还想《苏福省兵备章程》把后世自己熟悉的均是旅团连排制度引换回来,但随后一想现在还是冷热兵器混用的年代,后世的编制也不一定适用,所以就暂时还是用着太平军的军帅、师帅、旅帅的编制。稍后他到了上海,和聘用的洋教习见面商议后再做定论。
萧云贵还是为讲武学堂请来了洋教习,都是英法美等国的退役或离职军官。虽然前面李斯特也说过洋人不会真心教人的话,但萧云贵目前的讲武学堂师资力量非常薄弱,他还是需要引入西洋战法来教导太平军如何进行新式的热兵器战争。同时萧云贵为讲武学堂聘请了以华蘅芳为首的一干学贯中西的读书人为授课教师,军事也是科学,讲武学堂除了讲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让太平军的军官和士兵们读书识字,认识到科学对战争的重要性。
第三百零七章 新政诸事
《苏福省兵备章程》中的义务兵制度就是乡兵制,每二十五户唯一两司马单位的人口,每个两司马必须出五名乡兵,服役期为三年,由苏州兵部乡兵司和地方的乡兵部统辖。乡兵除了是地方的民兵武装外,还是西殿的预备役,他们的粮饷器械一部分由总圣库拨款,一部分由地方自理。乡兵没有职业军人那么丰厚的粮饷和待遇,每个乡兵的吃穿住由乡兵部包圆外,每月只有少量的津贴,但当上乡兵的人家能得到政府减免一部分赋税的优待政策,因此百姓们还是乐意把自己的子侄送去当乡兵,甚至有些地方挤破头都挤不进乡兵部去。
这样一来苏福省就保持能有十五万的职业常备军和将近五十余万的预备役乡兵。保持如此庞大的兵力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还在打仗,西殿开春后还要三面出兵对阵清军,除了此刻还在进行的苏中战役外,西殿兵部参谋部已经在准备福建、江西战事的计划,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保障,西殿很难完成三面出击。
《苏福省兵备章程》中和吏部一样官职、官衔分开,将西殿军中的军职和军衔做了区分,从两司马到军帅定为军职,从监军开始到丞相为军衔,例如陈玉成为湖州左一军军帅,职同检点,统带万余兵马。军职和军衔的分开让西殿军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消失了,例如一军中有军帅而其上又有监军等官职的人,会造成官多兵少的局面。军职和军衔分开之后,也是变相的裁汰了冗官。
萧云贵原本是想引入后世将、校、尉的军衔体系的,但才和左宗棠等人谈论,左宗棠就说历来尉都是高于校的军阶,如此一改,军中都是小校成行,恐让人难以接受。
萧云贵这才明白过来,相对于政事的改革而言,军队的改革却是更加困难的事。原因很简单,军中不论是战法还是编制体系,甚至小到兵器的使用,都是经过军队长期血与火的磨练后才得出的宝贵经验。军队中守旧的思想更加难以改变,因为一支军队成熟的编制、战法都是经过战争考验的,都是付出一条条的生命才换来的经验,你想改革军队是非常困难的事。萧云贵现在也开始理解英国军方为什么抵制将圆形弹头换为锥形弹头,因为圆形弹头是英军付出了很大实战代价才形成的东西,军方是不会轻易同意更改的。
所以萧云贵也就不纠缠军衔这种小事,他要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西殿太平军其他方面的军事改革上去。
《苏福省农林茶丝章程》则是户部农业司出台的关于苏福省农业的章程,章程中明确规划了苏福省各地的产粮区和茶叶、生丝等经济作物的耕种比例,苏福省的产粮要保证一省军民所需之外,还要供应天京一部分,因此不能放任民间无节制的耕种茶叶、生丝等经济作物,大部分的土地还是要保留为产粮地。同时章程中还明确了收购农人余粮的价格,这个价格基本和时价相符,也是保护产粮农人的一种举措。历来谷贱伤农,农人们除了缴纳粮赋之外,剩余的粮食留足自家口粮之外,余粮多是要换成银钱购买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因此西殿以官府最低保障粮价为底线,保护产粮农民的利益。此外这个章程对苏福省的渔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其他农家副业都有规划和奖励政策。总之这个章程是鼓励民间尽快恢复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一个章程。
《苏福省拯危扶弱章程》则是一部社会福利性的法令,先前太平军已经有幼童馆、老弱馆等部门专门负责照养孤儿以及社会上的老弱病残等无依无靠的百姓。这个章程只是将前面的事务做为一个明细的法令整理出来,大概原则还是一样,孤儿、老弱病残等人由各地官府负责照养,同时各地官府组织这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报社会。前面太平军已经有很好的经验,孤儿们可以学习文化,等到十六岁时便会加入军队训练,资质较好的还有机会出国留学,总之这些孤儿就算是长期卖身给西殿了。老弱病残等人则做一些管理城市清洁、卫生的工作,也做一些城管的工作,总之各尽其能,西殿也不会养好吃懒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