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清理完毕之后,萧云贵贪得无厌,让太平军兵卒们再仔细搜寻现场,就怕遗漏什么,正是萧云贵这种贪心的性格让他发了大财。几个细心的太平军兵卒又发现埋藏地点之下,似乎还有夹层,在挖下去之后,众人发现了一个地下石室,打开石室的石门,秽气散尽之后,萧云贵派了心腹唐二牛带着几个胆大的兵卒点起火把下去。
到了石室之内,只见里面放了十余口铁箱子,唐二牛和几个兵卒上前斩开箱子上生锈的铁锁打开一看,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十口箱子里内竟然堆满了金银珠宝!
当石室洞口外面的萧云贵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马上看了看身边的人,还好只有洪韵儿和自己的亲卫参护在场,罗大纲、唐正财等人都忙着把大炮等火器搬走,已经离开了此处。
萧云贵一时间只觉得唇干舌燥,一颗心几欲跳出腔子,他急忙喝命刚刚伤愈归来的李左车召集西殿所有亲卫牌刀手守住此处,任何人不许靠近,跟着和洪韵儿一起下到石室内察看。
只见这石室内不过十丈见方,十口大箱子全都打开来,一大箱满满的都是玉石、珍珠,又开一箱,却是玛瑙、翡翠之属,没一件不是价值巨万的珍物。洪韵儿俏脸涨得通红,不由得脸上变色,又惊又喜之下,就连呼吸都开始变得急促起来。萧云贵强自镇定,伸手抄到箱子底下,却见下半箱叠满了金砖或银锭,十箱皆是如此。
洪韵儿抓住萧云贵的手臂,有些语无伦次的颤声道:“这、这是所罗门王的宝藏吗?还是我们穿越到了金银岛?还是天父上帝给我们的恩赐?”
萧云贵打了洪韵儿脑门一个爆栗,低声笑骂道:“镇定点,这是吴三桂当年来不及带走留下来的宝藏,现在归我们了,别像个乡巴佬一样,惹人笑话。”
洪韵儿深吸一口气,狠狠的掐了萧云贵腰间一下,瘪瘪嘴道:“你要是镇定,手发什么抖啊?”
其实任谁看到这么大一笔宝藏都很难镇定下来的,萧云贵也是深吸一口气,缓缓低声在洪韵儿耳边说道:“韵儿,有了这笔三桂宝藏,咱们就发达了,可以做很多事了。”
洪韵儿也出神的说道:“是啊,有钱能使鬼推磨啊,我们能做很多事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人意料
经过一阵惊喜之后,萧云贵慢慢冷静了下来,他那暴发户兼腹黑少爷的禀性又作用起来,猛然想到一句话,叫财不可露白。他低声向洪韵儿迟疑的问道:“四眼妹,这些东西要不要充入圣库?”
洪韵儿回过神来,看了萧云贵一眼,已经明白他的意思。眼下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公库、国库,太平天国以一切财、物为上帝所赐,初时又规定惟上帝得称圣,故称公库为圣库,亦称圣库制度。圣库制度肇始于起义之初,起义开始时,拜上帝会信徒多携老扶幼,举家参加。他们变卖了田产,各将所有奉献于公库,所有人的衣食,都由公库开支。以后,全军实行这种制度。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绸帛、珍宝、粮食等,必须上交公库,个人不得私藏,违者处以重罚,直至斩首。将领士兵的生活需要,由公库供给。其供给种类和标准,粮、油、盐大致不论老少,一律等量供应;食肉、布帛、其他日用品供给,天王以下每天份额各有等差,下级将士不是每天供给。又有买菜钱、礼拜钱系作为买办供物祭告天父之用,兼作零用,数量各有等差,但各类供给定额并非固定,依物资来源多少而有不同。
圣库制度的基础是人无私财和大致的平均分配,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一定积极作用。它保障了将士及其家属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贫穷的人民参加。但事实上,圣库制度并没有严格实行。随着军事胜利,克复城市乡镇日多,财货来源丰富,将士们各有自己的私财,所谓法不责众,人无私财的原则日益不能坚持,所以又规定私藏不得超过五两银。高级将领生活日奢,任意取用于公库,供给配额渐失去实际意义。太平天国后期,名义上仍继续实行圣库制度,由圣库供给各王、各将领和士兵以各自份额的食物、钱、衣服,但由于他们大多都有私财,并不依赖于这些份额,圣库制度名存实亡,蜕变成为一般的后勤供给制度。
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来看,私有制度还处于方兴未艾之时,任何一种想改变这种客观趋势的平均主义的思想和制度,都只能是被剥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实践中长期推行,无疑将会退到阻碍和破坏。从人们的意识形态来看,几千年的私有观念,也绝不是《太平条规》中禁止私藏金银和天王诏令、东王诰谕中要求“公心和傩”的说教所能改变的。农民虽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为他们是农民,私有观念和发家致富的愿望是浓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