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常巡抚派在岳州当地驻守号称煞星的悍将博勒恭武将军,骑术非凡,但见太平军水军遮天蔽日的逼近,马上骑马单独逃去无踪。其余一千余清军见遮天蔽日而来的船队和漫山遍野的红头巾长毛贼,吓得肝胆俱裂,一发声喊各自逃命去了。
就这样,武装大游行的太平军一枪未发,便占领了重镇洞庭湖东岸重镇岳州。更离奇的是,这位博勒恭武将军日后再无踪影,咸丰帝本人想找他算账,国内也遍寻他不得,真不知这位逃跑的博勒恭武将军有何高招,竟然能跑得无影无踪,说不定是逃到上海,被卖到海外做了猪仔也未可知,这是后话了。
岳州附近的数千只渔船、民船,跟随太平军清理完土星港的沉船石块之后,得到了事前兑现的饷银,当下欢声雷动,索性全体参军,加入太平军,太平军水军一时间声势浩大,遮天蔽江,蔚然壮观。
进入岳州之后,萧云贵命左宗棠带兵封锁岳州的府库番银、粮食辎重,初步计点之后发现又得了数十万两的银子和数十万石粮食,原来这些都是收集到岳州的漕粮漕银,准备押赴金陵的,常大淳以为还有时间从岳州把这些运走,却想不到太平军来得如此之快。
萧云贵入城之后,便到岳州府衙暂时歇脚,准备打探清军下一步的动向,如果湘阴的清军回师,正好可以半道截击。
正当萧云贵、左宗棠领着西殿各司簿书、典官在府衙忙碌之时,洪韵儿带着罗大纲、唐正财喜滋滋的走上堂来,四眼妹迫不及待的上前说道:“快点跟我去看看,吴三桂留下的大炮被我们找到了。”
萧云贵愣了一愣,问道:“什么吴三桂的大炮?”
洪韵儿笑嘻嘻的上前低声说道:“从前我记得书上记载过,太平军打下岳州的时候曾今找到过吴三桂当年铸造的大炮、火铳等火器,想着这些东西可别浪费了,便让熟悉岳州的唐正财带人四处找找,果然让我们在岳州城内清军囤放武器的仓库下找到了吴三桂修建的地下仓库,里面有上百门的大炮啊。”
萧云贵闻言大喜,急忙站起身说道:“在哪里?带我去看看。”当下他把手上的事交给左宗棠代为处理,自己跟着洪韵儿、罗大纲、唐正财便往清军城南囤放武器的禀仓而去。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桂宝藏
到了城南的仓库,此处原是吴三桂大军用来囤放军械的仓库,后来一直被清廷官府用作岳州官库,吴三桂所遗留的大批火器被当作压箱底的东西完好的封存在仓库最下面一层。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清后,迅速向湖南推进,十三年正月,其将吴应麒陷岳州。岳州北达武昌,南通长沙,扼长江之险,为兵家重地。康熙遣宁南靖寇大将军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率师赴荆州(今湖北江陵)。师至荆州,岳州已失。二十八日,康熙帝因岳州吴军防守坚固,难以进取,又谕尼雅翰部赴江西,会合他部,由袁州(今江西宜春)进攻长沙,夹攻岳州。七月,吴三桂部将杜辉等来犯,清将尚善遣军迎击,并命水师前来会战,于洞庭湖败叛军,杜辉败走。八月,尚善卒于军。清廷命贝勒察尼代安远靖寇大将军,准备进攻岳州。察尼制定方略:舟师入湖,断敌饷道,于岳州城四周,围以木筏,立木桩,列火炮,用小船巡警,长久围困。十二月中,吴军来援,势盛,见水陆戒严,不能飞渡,败回。岳州城内叛军饥馑日甚。十八年正月十八日,吴应麒总兵王度冲、将军陈珀等各以其舟师降。吴应麒收残卒,溃围奔长沙,清军遂收复岳州。
原来当年岳州一战,清军大败吴三桂收复岳州后,吴应麒溃逃长沙,这些笨重的大炮、火铳等物都遗留在了岳州。吴应麒不想这些火器被清军所用,但仓促间又不能尽毁,只好埋藏在府库的最下一层,上面以石木覆盖,希望又朝一日复克岳州时,吴军还能启出来复用。
清军入城后,贝勒察尼只接收了上层府库的东西,跟着派兵追杀吴应麒,并未深究其他。后来吴应麒兵败自杀,以致这些大炮就成了百年藏品。
洪韵儿和罗大纲、唐正财等人到了府库查看之后,洪韵儿命人挖地三尺,总算找到了这些大炮、火器,其实洪韵儿也不知道具体埋藏的地点,她只是想当年吴应麒仓促撤退,最可能的就是把这些大炮深埋,就想着碰碰运气在吴三桂大军用作仓库的地方挖挖看,没想到还真被她找到了。
被启出来的大炮、火器用粗布、油纸包裹数重,保护得还不错,种类也挺多。有吴三桂仿红夷大炮而造的三千斤神武大将军铁炮二十门,炮身铸有准星、照门,中部有炮耳,与其他大炮相比,口径较大,管壁加厚,并且从炮口至炮尾逐渐增厚,能承受较大膛压,算是明末清初威力最大的火炮。虽然已经过了一百七十多年,但清廷的火器、大炮没有太大的发展,这些大炮也算能用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