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石达开进兵倒是很顺,浏阳一天之内便被他攻克,清军河北镇总兵王家琳阵亡,塔齐布重伤,后被部下救出。石达开与周国虞率领的天地会义军会师。
醴陵方向,国舅赖汉英率领大军围攻醴陵城,清军悍将江忠源、张国梁城外布防,与太平军厮杀多日,互有胜败,形成僵局。
杨秀清听闻赖汉英大军拿不下小小的醴陵城,不禁勃然大怒,急调石达开领兵应援。
石达开兵马到了醴陵之后,当即兵分三路直扑醴陵城北清军营垒,张国梁拼死力战,眼看就要不支战败,就在这时,徐广缙统领的清军大队赶到,镇远镇总兵秦定三、浔州知府李孟群、都统开隆阿、参将任大贵、常禄等将便各引兵马分袭太平军侧后。
石达开见清军来势凶猛,只得号令兵马退下来和清军大队接仗。两军恶战一日,互有胜败最后只得各自收兵。
僵持数日之后,南边传来衡州失守的消息,徐广缙等人都是心慌不已,徐广缙急命向荣挥兵夺回衡州。但三日后又收到向荣兵败的消息,清军士气大沮,诸将都萌生退意,纷纷劝徐广缙退到攸县或是郴州去,以避太平军锋芒,以免南面的太平军北上合围。
唯独江忠源另有看法,他劝徐广缙不能后退,否则朝廷怪罪下来必定是丢官之祸,太平军此战不会真心南下,只提出让徐广缙领一部兵马退守江西萍乡,接应江西兵马来援,自己愿领兵死守醴陵。
徐广缙正左右为难时,北面却传来好消息,湖南巡抚张亮基、黎平知府彭玉麟和湖北援兵李瑞、双福等部在湘阴大破北路太平军秦日纲、胡以晃部,兵锋直抵浏阳河畔,直接威胁到了长沙。
徐广缙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才打消了南逃的念头,分兵屯驻萍乡,奏请朝廷调集援兵东进,打算和太平军在醴陵缠斗下去。
杨秀清见北路兵败,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看似最弱的北路清军却大败太平军,实在出人意料,当即他命秦日纲、胡以晃等人驻守浏阳河畔,派出信使,急招西王萧朝贵领兵回师长沙。
来传东王谕令的是老熟人罗大纲,萧云贵看完杨秀清的书信后,已经明白大致局面。他一边招呼罗大纲坐下议事,一边将书信给左宗棠看,自己走到桌案上的地图前看了起来。
左宗棠一目十行的看完书信后,沉吟道:“此刻长沙危急,醴陵又牵制了翼殿兵马和东殿大部兵马,醴陵再坚持攻打下去,清军一定守不住,届时便可打开东进赣省之路,翼殿兵和东殿兵不能撤围,否则清军从东面压过来也挺棘手,西面北殿兵要监视西路,也不能轻动,唯独南路大胜,周围没有大股清兵,东王抽西殿兵回援,也是迫不得已。以左某之见,还是速速回师为好。”
萧云贵原本还想趁势就南下广西,但眼下的确长沙危急,东王又下了谕令,而且洪韵儿还在长沙,只能先回师援长沙,若是长沙有什么闪失,洪韵儿也会有危险也说不定。一瞬间,萧云贵心里到把洪韵儿的安危放在了首位。
沉吟片刻后,萧云贵问罗大纲道:“大纲兄弟,你们水营编练得如何?”
罗大纲起身抱拳道:“已经有数百艘大小船只,水营兵马三千,都是小将旧部,都在湘潭候命。”
萧云贵点点头对左宗棠道:“那我们就回师长沙,但本王不打算和张亮基、彭玉麟缠斗,他们占据浏阳河北岸,定是早就占据险要,广布营垒,只等着我们去碰壁。本王打算到了湘潭之后,水陆并进,沿湘江西岸北上,绕道攻打湘阴,迫使张亮基、彭玉麟回师救援,先生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