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道:“那好,那就让他跟在我身边吧。”
……
江东。柴桑。
彭蠡泽中,江东水军大都督周瑜正在积极的训练水军,数百艘各式各样的战船,配合的相当协调,在湖水当中往来冲突,快如闪电。
柴桑北临长江,南靠庐山,东濒彭蠡泽,西边则是高山峻岭,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便被周瑜发展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扼守着江东的北大门。
正所谓南船北马。周瑜为了守住这里,耗费整整三年时间,才建立起来了一支所向披靡的水军,人数虽然不多,但却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
水战,不比陆战,在陆地上,比的就是看谁人多,看谁兵力强大。可是在水上战斗,靠的是水战的技巧,操船的技术,以及智谋,还有良好的水性。
周瑜在此合理驻守经年,训练水军也颇有心德,他坚信,自己的水军是无比强大的,只要封锁住长江,不让敌军渡过长江,敌军就无法对江东造成威胁。
虽然张彦在金陵安插了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可以直接从陆路进攻,但是江南水系发达,只要善用自己的优势,依靠水域来进行战斗,就足可以把敌军拖垮。除此之外,江东和山越早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联盟,江东的存亡,也直接和山越休戚相关,只要稍微用言辞激励山越百姓,他们就会随和江东军一起并肩作战,让来犯之敌掉进战争的泥潭当中而无法自拔。
周瑜一边训练水军,一边在谋划着其他的事情,昨夜刚刚写好的一封奏疏,已经派人送往南昌去了,这是整个江东备战的示意图,一旦战争来临,就让孙权按照上面所画和所写的去安排,保证能够让江东安然无恙。
另外,周瑜还时刻关注着敌军的情况,为了搞清楚敌人的真实情况,这些密探所打探回来的第一手情报,对整个战争是非常重要的。
张彦调集了数十万大军,分别驻守在长江一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张彦那边一直迟迟没有展开攻击,这也是周瑜派去斥候要调查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周瑜在旗舰上看到水军训练的成果,非常的满意,便发布命令,收兵回营。
周瑜回到军营后,心腹急忙走上前来,说孙权派来了几个人前来辅助周瑜,现在正在大厅里等着。
周瑜现在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他的部下虽有精兵,却无良将,本来韩当、黄盖、孙贲等人是最合适的将领,但他们还要带兵防守着江东东面的赵云,无法调度,现在孙权派人过来,简直是雪中送炭啊。
周瑜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大厅,但见大厅里坐着几个年轻人,这几个人他都认识,分别是朱桓、凌操、潘璋、谭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约莫只有十四五岁。这五个人当中,以凌操的年纪最大,其次是朱桓,再次谭雄,然后是潘璋,最小的就是那个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