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页

荀彧见大事已定,这才将曹操死讯正式公布全城发丧,文武百官尽皆举哀。由于曹操尸首被马超所得祭祀马腾,后又被南烨安葬。曹营众将只好用金棺银椁将曹操衣冠入殓发丧。

曹操下葬之后,曹丕即日登位,李儒逼献帝刘协封曹丕为魏公、丞相,领冀州牧,受大小官僚贺拜。曹丕又封荀彧为尚书令,执掌政事。其余文武各有封赏。

百官朝贺已毕,便都望向曹丕,等着曹丕传令下旨。可是曹丕此时只有十三四岁,哪里能与曹操相比?见百官望向自己,曹丕也看向百官,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曹丕与百官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殿外士卒入殿来报:“启禀丞相,南烨已取司隶之地,正在攻打虎牢关。刘备取了豫州,兵马往许昌而来。孙权取了徐州,兵马亦往兖州而来。”

曹营众将一听就炸了锅,纷纷议论,人人自危。曹丕八岁能提笔为文,此时虽难比曹操,但也明白事理,闻听三路兵马同来当时大惊道:“这可如何是好?”

荀彧出班道:“丞相无需惊慌!许昌兵精粮足,又有城池之利,便是南烨、刘备、孙权三贼同来也难攻破。何况众文武在此,定有破敌良策。”

曹丕经荀彧一提才问众人道:“诸公有何良策破敌?”

曹纯被周瑜击败回到许昌才知曹操身死,心中悲痛欲绝,此时听仇家来了不忧反怒道:“丞相无需担忧,我愿领兵出城与贼决一死战。”

韩浩出班道:“三贼来势凶猛不宜出战,丞相当令一上将为帅,谨守城池。”

崔琰道:“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依我之见丞相当携天子迁都邺城,许昌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之。”

刘馥上前一步道:“季珪所言有理!丞相迁都之外还可退还公位,以息三家兵马之怒,暂与三家讲和。待来日再起兵马报今日之仇。”

曹真急切道:“丞相万万不可迁都!我等愿与许都共存亡。”

曹丕听众文武七嘴八舌,欲战欲和皆有,脑袋都大了一圈,不由望向荀彧问道:“文若先生可有破敌妙计?”

众将见曹丕询问纷纷不言,望向荀彧。荀彧出班道:“众将之言皆有道理。至于迁都与否,还看许都是否可守。刘备兵微将寡,便得豫州一地也是吃力,兵发许都不过虚张声势而已。孙权兵马水战尚可,若要陷阵攻城却还差得远,丞相无需忧虑。唯有南烨一路兵马甚是堪忧,若与另外两路合兵一处,许昌危矣,我尚无计可破。”

荀彧话音刚落便有一人道:“我有一计可敌国师。”

众人闻声视之,乃是谋士李儒。李儒虽有谋略,可是由于之前出仕董卓,因此很受曹将排挤,朝中文武皆不愿与其来往。李儒自知名声不好,为人也很低调,不过此时众人无计可施,他也低调不下去了,上前躬身道:“丞相可速遣人与刘备讲和,将虎牢关以东的司隶之地割与刘备,再遣细作将此事告知南烨。南烨若出虎牢关进兵许昌,必先经刘备之地,而刘备已与丞相讲和,南烨又岂敢借道而过?南烨或是顾及刘备不敢出兵,或是与刘备交兵相争,许昌皆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