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页

刘表本就年迈,惊急交加之下竟然一病不起,就算想为黄祖报仇也是有心无力。此时刘表想起了刘备,便想请刘备出兵,代自己讨伐东吴,为黄祖报仇。

刘备之前按诸葛亮所言打探江东局势,自然探知东吴出兵黄祖兵败身死。所以刘表的使者一到新野,诸葛亮便断定刘表是想让刘备发兵讨伐东吴。

诸葛亮早就为刘备定下了结好孙权对抗曹操之计,此时诸葛亮宁愿得罪刘表也不愿得罪孙权,便劝刘备不要发兵。

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只是不知如何拒绝刘表。恰巧刘表的大公子刘琦见刘表病重,担心继母蔡夫人加害,前来问计于刘备。诸葛亮便设一计,令刘琦去守江夏。一来免得刘备出兵与孙权结仇。二来帮了刘琦,让刘备增加了一位强援。

孙权见刘表严防死守并未发兵来攻,便召集众将商议出兵再征刘表。周瑜劝道:“主公之前讨伐黄祖是为报父仇,名正而言顺。如今黄祖已死,主公再伐刘表出师无名,此其一也。再者曹操大练水军,有南下之意,刘表又非一战可定,若是主公发兵之时曹操来攻,江东危矣。刘表如今病重,主公可严防曹操静待天时,刘表若死,荆襄之地唾手可得。”

周瑜一番话让孙权打消了再战刘表的念头,一边训练兵马,一边等着刘表死讯。东面孙权休兵养民,西面刘璋失了南中四郡之后也不再与张鲁争锋,只是严防死守。北面曹操、南面南烨皆不动兵,一时间竟然天下太平。不过天下有识之士皆能看出,眼下的太平不过是乱世中的昙花一现,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在周瑜、庞统、诸葛亮三位顶级谋士相继出山之后,又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在这一年登上了历史舞台。司马懿被曹操辟为文学掾,走上了仕途。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乃是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曹操主簿司马朗之弟。

不知是不是天下英雄所见略同的原因,司马懿也与诸葛亮、庞统一样不愿出仕曹操。曹操召他到府中任职时,司马懿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行动。曹操不信,竟派一刺客前去试探。刺客潜进司马懿府中,以刀指之。司马懿猜到是曹操有意试探,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刺客只能回报曹操道:“司马懿确实有病!”

司马懿糊弄的了刺客,却糊弄不了曹操。没过两日曹操直接遣人传旨再次征召司马懿,并对传旨使者道:“若再不来便将他抓来。”司马懿闻知此言再不敢装病,只得出仕曹操。

第701章 刘表身死失荆州 曹刘孙南战赤壁(2)

曹操除了启用司马懿之外还招揽了一批文臣、武将。麾下文武齐备,兵精粮足的曹操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便是挥大军南下,一统江山。

对于南征之事,曹操麾下文武态度不一。武将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大显身手再立新功。文臣则建议曹操继续休兵养民静待天时。荀彧劝曹操道:“如今民心思定,主公坐拥半壁江山,当顺从民意,施仁政于四方,布军士于边疆。若能如此,刘备、刘表、孙权之流不敢来攻,必起内乱。那时主公挥军南下可一战而定。”

夏侯惇闻言道:“近闻刘备在新野每日操练士卒,孙权又破黄祖有赶超刘表之势,此时不图必为后患,可乘其尚未坐大早早图之。”

曹操知道这二人所言基本上代表了麾下文武的两种看法,荀彧之计虽说稳妥却不知要等到何时,夏侯惇所言却正合曹操心意。古人普遍寿命不长,如今曹操已然四十有余,他也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天下一统。遂不听荀彧之言,决定发兵先讨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