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又一件大事发生了,和公主府脱不开干系,也算是出了她一口恶气。
当然,这件事对朝廷来说可不光彩。
此时,杏林盛会也已结束,并迅速冷却了下来。
前年,有蜀中皇商张某暴毙于金州,经过近两年的探查,终于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出来。
刑部捕头终于“找到”了张某死后,立即失踪了的一个小妾以及跟随小妾一起失踪的账房先生。
于是,“大案”乍起。
茶商与光禄寺官员勾结,伪造账目,私吞皇供,谋取私财事,被刑部报上了中书。
然后迅速传入宫内,皇帝陛下震怒,接着便转大理寺以及御史台下的都察院。
风起于利州路,最终蔓延到了整个光禄寺。
户部立即派人封存了光禄寺往来账目,此时正值各地皇供入京,探查起来更为方便不假,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实际上,像光禄寺这样的地方,大家都心知肚明,再廉洁也廉洁不到哪里去。
不查则已,一查就都是窟窿。
和商人打交道的官员,自古以来,廉洁者能有几何?
其实,这是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用过于苛责官员有多贪婪,换句不好听的话,两边都不是好东西,狼狈为奸是早晚的事情。
本来,朝廷正处于动荡渐息之时,如今又起大案,对朝廷来说,并不是好事。
但若是案子出在光禄寺这样的衙门,却又两说。
这地方,皇亲国戚扎堆,皇帝陛下乐见其成,就算没这个案子,他也正打算寻他们麻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