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游骑也早已失去了踪影,随着那一场血淋淋的战事,联军的名声在乃蛮部草原上已经不胫而走,被草原夏风刮着,传向更远的地方。
与中路王胜保所部,铺天盖地,乌云压城般的宏大声势不同,王彦召的西部一路兵马,却如一条条溪流,在方圆上百里的地面上,梳理而过。
从天空上望下去,零散而又有序的秦军在不停的流动,时而汇合,时而分散,游骑在到处穿插,就像织成了一张大网,在草原上缓慢而坚定的移动着。
这样的战术,脱胎于当年秦军第一次东征,那时赵石还只是个鹰扬将军,率兵纵横河中,如百川奔流,抢尽功劳。
后来经国武监生员之手,也正式有了这样的战术,但这需要很高明的指挥技巧,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战术在大军征战时,是不可能用于大军本身的,只有小规模的作战,才能应用这样的战术,而且,从旅帅,到领兵大将军,都必须深谙战术精要。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战术,并不适合大军作战,因为各部从上到下,必须保持看似零散,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态,在遇敌的时候,很快便能反应过来,大军征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样的战术,最终还是停留在了国武监的课本上。
而大将军赵石所率大军上下,也就木华黎所部,才能这样如同狼群一般行军作战,而草原的广阔环境,也给了这支军伍更好的发挥余地。
王彦召耐心的等在中军,细细是梳理各部传过来的消息,当然,就算是他再耐心,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全军各部如臂使指。
所以他将大军分为了前后左右中,五个部分,各派将领领兵,各部将领又将麾下各部陆续分开,传到他手里的消息,不过是汇总而来。
可以说,这样的行军作战,只为劫掠游战而生,也只有这一支从上到下都充斥了国武监出身的将领的骑兵队伍才能施展开来,换了当世任何一支队伍,都不可能。
“报……”
王彦召举目望过去,一骑飞驰而来,马上的骑士满脸的汗水和泥土,王彦召知道,这是赶了不少路,肯定是紧急军情了,心里不由微微一紧。
木华黎将军将推荐他率领麾下大军,大帅那里也毫不犹豫的给了他这个权力,所以,不能有一点闪失。
摆开这样的阵势,将让大军铺开在百多里的草原上,反应会迟钝很多,但消息会灵通十倍,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搜索草原各处。
在他看来,一个半月的时间,能够供他搜寻的地方很大很大,直到能看见那条不算小的大河,然后便可以收缩回来,不用几日,便能找到王将军所部才对,这样的战术,让他的时间更加的充裕。
行进的速度,也不会比中间王将军所部慢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