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将血[校对版] 河边草 2573 字 2022-10-20

说到这里,又挥手斥退在旁边等着的礼部官员,“你们写的那些文章啊,都是好的,但这是武举,下面的举子有几个人能听懂的?你们啊,别整日里将心思都用在文章上面,要分事情,分时候,我也知道你们辛苦,但下面的这些举子都乃我大秦良才,你们这么糊弄他们,怎么能让他们真心为国?以后办事多思量思量,别事事都弄的表面上光鲜,这样不行。”

一番话说得那位新上任的礼部尚书方谦满脸通红,曾闻远去任后,礼部上下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毕竟曾闻远年纪已老,许多事情都是他这位吏部侍郎在办,曾闻远虽然门生故吏不少,但以曾闻远的年纪,归老田园是意料中的事情,人事上又不会发生大的变动,人心到也不会浮动。

但他初一上任,便遇到皇帝大寿,西夏和金国也来凑热闹,他这肩上的担子好像一下子便沉重了许多,不过他在礼部任职已久,做起事来还算得心应手,武举也过去了一半,只要今晚的寿筵再是顺利,这事情也就算圆满了。

不过没想到的是皇上却在这个上面发作了出来,心里暗骂手下那些个文人学士,只求文章华美,也不分个时候,在皇帝寿诞这一天吃挂落,真个倒霉透顶,想着这些,身子却在椅子上再也坐不住,撩衣跪倒在地,便要请罪。

正德皇帝则摆了摆手,“不用了,这些都是朝廷惯例,本来也怨不得你们,但世上没有万世不移之法度,好的咱们就用着,不好的咱们就改过,否则还要你们这些臣子干什么?有些事情上你们这些人要用些心思,不要事事都想着得过且过,朕要的是诤臣,直臣,干臣,不要唯唯诺诺的君子,朕还没到直想听好话儿的地步呢……”

这一番话淡淡说来,语气虽是温和,但在座的都是大秦重臣,心思灵透,这话里面的意思可就想的深了,待得正德把话说完,众人皆是作聆听教诲状,但各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可就没人知道了。

正德这时才又将头转向李玄瑾,点头示意。

李玄瑾赶紧站起身来,笑着说道:“此次武举和往年相若,不过最后步战骑战皆决出两人,就等着父皇和众位大人们评定呢。

其中一个折大将军最清楚的……”说到这里,望了一眼正德身边坐得端端正正的折木清,折木清的脸上难得露出笑容,不过配着他一张伤疤累累的脸庞,却是有些狰狞。

李元康在下面立即将目光瞅了过去,他来到长安也有几天了,这位和西夏相持数十年,将延州守的铁桶一般的折大将军他是闻名已久的,佯攻庆阳府时便是因为延州守的太死,不过最后他却被一支小小的护粮军惊退,过后得到消息时心里这个后悔就别提了,不过他倒也不认为自己错了,当时孤军在外,若一个不好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由不得他不谨慎行事,虽然心中后悔,但想到自己能在攻陷庆阳府这样天大的功劳面前还能有所取舍,果断退兵,心中也是不无得意的。

这次作为使臣来到长安之后,第一个想到要拜访的便是这位折大将军,至于原因嘛,一个自然便是这位折大将军乃是大秦柱石般的人物,第二个却也未尝没有离间一下大秦君臣之间关系的想法,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见到,这位折大将军竟是一句身体不适就把他打发了的,为人倒是谨慎的很。

这时在这里见到真人,却也并不意外,只是西夏和大秦交战日久,这位大秦宿将在西夏军中也被传的神乎其神,他看了一圈,也没找出哪个身高九尺,声若雷鸣,眼放闪电的主儿,这时望去,这位折大将军虽说也是威风之极,看对方的相貌就知道这人实是在刀丛中打过滚的人,但还不脱常人范围,心中却是一笑,这传言当真是信不得的。

不过他最想见到的却不是折木清,却还是当年以一支护粮军,几乎全歼了野利齐所部的铁鹞子,之后虚布旌旗,逼他退兵而走的那个女将军……

此次西夏遣使臣入秦,也是有些不得已,西夏帝仁孝年迈,夏帝虽一生致力改革朝政,引汉家之学入夏,主张以儒治国,不过如今看来,这样的改革却是失败到了极处,造就了一大批党项贵族出来,借着革新之机,壮大自身,侵占汉民田产,收取重税,却还和一些保守的党项贵戚斗的不亦乐呼,到了现在,西夏依然派系林立,便是三年前攻秦之举也有党争的影子在里面,败退之后,大家互相埋怨,下面的起义却不曾间断,可以想见的是,经此一战,再想攻秦估计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了,仁孝皇帝已经失了锐气雄心,李元康临走的时候给了和议的底线,便是称臣纳贡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断了西夏国柞,想到这里,再看这大秦兴盛的景象,脸色却慢慢沉了下来。

不提他这些心思,却听李玄瑾接着说道:“此人出自延州镇军,乃代指挥使张祖张将军的孙儿,名叫张峰聚,今年不过二十一岁,弓马娴熟,勇力非凡……

另一人是我府里的护卫都头,姓赵,名叫赵石,今年才刚十四岁,是我前些时出京时在巩义县遇到的,少年时便能猎得熊虎,后入军旅,时逢庆阳兵变,他也算立了些功劳,后为巩义县团练,剿匪得力,人称巩义猛虎,我见之心喜,才带了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