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页

李玉面带得色,笑道:“今日能够站在这里,足以证明你三人才学之高。寡人只盼来日入仕,你们几人务必善用胸中所学报效朝廷,成为对我大齐有用的栋梁之才!”

有李玉这番话,几人的前途几可预期了。三人面色大喜,躬身道:“学生必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好!”李玉哈哈大笑,指了指冷落情,道:“按照惯例,这盛会最后一环,便要考一考你们的辩才。寡人便不多说什么了,剩下的时间交给落情!”

冷落情点头致意,对着三人道:“今年的稷下盛会可谓精彩纷呈,经过三天的笔试,夫子会一致认为李旭、赵子诚、薛聪三人文采过人,立意鲜明,为此次盛会三甲。纸上文章考的乃是诸位之‘才’,而今日的辩试,考的才是几位的临机应变。才与变皆是为官的学问,还望几位好好发挥,莫要让诸位大人失望才是。”

三人拱手道:“学生自当竭尽全力。”

“嗯。”冷落情点点头,对着身后的试官招了招手,后者立刻送上一个木桶。冷落情拆封,取出里面的竹简徐徐展开,面带微笑道:“今日辩试的题目,乃是夫子与几位教习再三商议所定,三位听好——”

“法度为纲,夫令行止而天下齐,何以与国兴民善?”

题目并不长,只有一句话而已,却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法度是国家的根本,约束人们的行为,天底下哪个国家都是如此。那么,如何立法才能让国家兴旺、百姓安居乐业?

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实际上考量的东西却包含方方面面。

其一,学子要通览古今,知王朝兴衰,方能理解不同时期下“法”的意义。

其二,考的是学子们的眼光和大局观,看看他们能否站到朝廷的角度,想到既能振兴国家又能安抚万民的良方。

其三,考的是学子们把才学贴合实际的能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接地气?还是能够将思想换做法度,真正的施行下去?

可悲的是,站在这里的学子往往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始终想以才气压倒对手,却不想自己的才学早已在笔试中证明过了,夫子们如何会多此一举?

更可悲的是,出题的夫子一片苦心,学子们难以分辨也就罢了,齐王和诸位大臣也喜听歌功颂德的口号。只要辞藻华丽陈词激昂,或许在他们看来就是有能之士,却忽略了治国的本质在于民生,在于务实。

多年来,折桂的学子之中能够将才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唯有冷落情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