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战中获取利益最大的,就是以中华帝国为首的环东大洋协约组织了,在战争中,中华军凭借着优秀的武器,只进行了局部动员,对国内经济损伤很小,其他东协盟国虽然经过了全面动员,却在战后从中华帝国那里获得了大量资金与物资补偿,早已完全弥补了自身的损耗还有富余。
当然实际上他们都属于中华帝国的仆从国,只要方啸宇愿意,不给他们好处都是可以的,只是方啸宇不愿意在表面上让这些国家的政府太过难堪,毕竟他还需要依靠这些亲中政府,统治当地的人民。
在战争中,中华帝国是完全发挥了仆从军的优势,中华帝国军队大多数时候都是躲在后面用火力覆盖,用人命填的事情全都交给仆从军去干,因此东协各国的阵亡士兵虽然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以上,中华帝国却只有不到三十万人,这些伤亡还多数是战争初期进攻哥萨克帝国的损失,不能不说是一个战争奇迹了,而每次都冲在最前面的倭族士兵阵亡数量更是高达四十七万,几乎占到了阵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各国都开始结合本国国情发展经济,恢复战争创伤。最早参战的国家都开始刺激本国经济,拉动内需。
第四百七十二章 产业转型
各国的国情不一样,恢复经济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战胜国可以通过剥削刚刚获得的广大殖民地,并依靠赔款迅速恢复经济,而战败国的经济不但恢复困难,还要背负巨额赔款,想要发展国家经济非常困难。
在经过反复论证之后,撒尔帝国首先宣布放弃金本位制,改为浮动汇率,同时政府加印钞票使货币贬值,以可控制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减轻赔款的压力,间接躲避赔款。
在撒尔帝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之后,南特帝国和俄国也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开始进行货币贬值,有了货币的利率浮动,这三国货币成了交换热门,而中华帝国当初设立的货币交易所终于摆脱了货币兑换点的情况,开始履行一个金融交易所的职责了。
波士顿帝国为了让俄国能够对抗中华帝国,刚刚给俄国提供了一大笔贷款,以帮助其恢复经济,结果俄国放弃金本位制后,来了一次很不厚道的恶意贬值,让波士顿帝国给俄国提供贷款的银行,连本钱都没收上来,气得波士顿帝国丞相维得曼破口大骂乌里扬诺夫不厚道。
见到几个战败国通过货币贬值,提高了国内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经济复苏。其他国家也看的眼热,有了榜样在前面,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利用通货膨胀增加本国产品竞争力,贸易战开始愈演愈烈。
由于这些年方啸宇一直坚持鼓励生育政策,而华族人也有多儿多福的传统想法,使得中华帝国的人口增长一直都非常迅速,目前华族拥有人口已经超过八亿,加上盟国整个东协人口接近十二亿,超过全世界二十亿人口的一半。
有如此大的国内消费群体,中华帝国出产的各种产品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只要关税够高,即使华元不贬值一样有很高竞争力。至于出口,中华帝国有大量独有产品,根本不怕对方关税高。
现在中华帝国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战时经济转换回和平时期的自由经济,让经济平稳转型实现软着陆,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华财团。因为中华财团供应了中华军九成以上的军用品,还向国外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在战时已经将军工规模扩大了太多,对此方啸宇从多个方面下手的。
方啸宇进行经济调控的第一步就是让军工企业转产民用产品,战车工厂开始为农业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脱粒机、电磨等农用产品,飞机制造厂也开始生产一些廉价的双翼飞机,用于农药喷洒、地质勘探和山林救火等特殊任务。
这样不但解决了战车工厂生产力过剩的问题,还加快了东协内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腾出大量劳动人口转入工业生产。
造船厂生产民用船只,为了提高运载速度,方啸宇专门制定了集装箱运输体系,并专门制造用于集装箱运输的船只,代替以前的撒装货船,这使得卸货效率大大提高,为此整个东协境内的所有贸易港口都开始了港口改建工程,以适应集装箱的转运和装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