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避难所”绝不是躲避纷争的世外桃源,这点毋庸置疑,“雅利安方舟计划”的决策者志在避开盟军和苏军的锋芒,并将复兴德意志的计划寄托于两大因素:超尖端武器的成功研发以及美苏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以林恩对计划内容的理解,这两个因素并非绝对的缺一不可,只要有一方面能够达到足够的要求,“避难所”就将成为反击的出发地。届时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将在这里振臂高呼,那些处于失败阴影并备受占领者欺凌的德国国民和曾经的帝国将士虽说不至于当即暴起攻击美苏军队,甚至未必敢明里表现出反抗意识,但他们心中对胜利和荣誉的渴望以及过对往光辉岁月的回忆都将被重新唤醒,留在欧洲大陆的组织,分布在海外的力量,也都将听从这一号令行动。然后,以崭新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帝国将依靠超级武器和政治手腕迅速控制挪威、南下丹麦,重回德国、执掌政权,恢复经济、扩张军事,在避免双线作战的情况下首先击垮苏联,然后掉头打败不堪一击的法国,迫使英国永久退出战争,最终实现对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控制,打造一个空前强盛的德意志帝国。

当脑海中的拼图最终成为完整的图画,林恩心中的震撼大大超乎了以往的任何一次。“雅利安方舟计划”最初制定时,德国仍有机会通过战略方面的调整扭转颓势,但策划者显然是远离政治和军事权力中心的,既然无法改变当时上位者们的意识,干脆利用大胆的预判和超群的想象描绘了这一凤凰涅槃式的计划,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实施既没有像马奇诺防线那样耗费天文数字般的财力,又让隆美尔这样表面上因政治事件受到牵连的重量级人物参与其中。虽说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很可能有许多应变之策,但总的来看,它的存在已经远远超出了常人——包括那些盟军战略家、军事家和杰出将领们的想象。

可是,林恩想到,此前自己所在的年代已度过了二战结束的六十六周年纪念,既然“雅利安方舟计划”确实存在过,那为何帝国复兴的十年之期变成了遥遥无期?是因为超级武器迟迟没有成功,美苏之间也未曾真正爆发大战?

读史可以明鉴,亦能够了解历史过往中的那些大小插曲。若是有心为之,林恩相信,在美苏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挑动他们爆发战争是很有机会的。如此看来,“雅利安方舟计划”的荒废,很可能是因为元首死亡、官兵暴动、内部争权夺利最终导致计划体系彻底崩溃这一类的内部因素?

苦苦思索了许久,林恩始终不能确定答案,他以为真相只能留待时间去解开,然而当一份有关于运送秘密物资前往日本的潜艇被美军俘获的情报经手呈送到高级参谋官那里时,他忽然想通了,这份大胆且近乎完美的计划终究还是算漏了一点,一个极其关键却又难以预料的关键点,核武器!

第35章 一切皆偶然

咯咯咯!

轻敲房门时,林恩微微提了口气,一夜未眠,所有的分析都还在脑海中盘旋,要理出一条最具说服力的思路,必须冷静,冷静!

“请进!”

沉稳、刚毅且充满力量感的声音从门里传来,林恩右手恰当用劲,拧开门把手后轻推房门。近乎完美的构造,使得它在开合过程中没有一丝声响。踩在厚实的地毯上,亦是完全的安静。

以端正姿态坐于书桌后的人目光从文件堆里抬高一寸,对于林恩的到来,他有些意外,但这仅仅表现在一闪而过的眼神中,那张年轻英俊的脸庞上没有一丁点儿异样的表情。

“噢,是林恩,找我有事?”

林恩转身将门关上,他并不急于走向书桌,出于尊敬,他远远问道:“将军,有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知道您现在是否有时间?”

坐在书桌后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吸血鬼”突击队总指挥官、如今的帝国战略参谋部总参谋长劳伦茨·巴。对于曾经颇为赏识的手下,他显得全然没有戒心,很随和地回答:“坐下来说话吧!”

林恩这才朝书桌走去,步伐坚定而沉稳,敬礼后方才坐下,等着巴赫处理手中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