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从六月初三起兵,到八月初一兵败皇天原,身死蕸芦戍。杨玄感纵横河南两月,义军声势浩大,极盛之时有众二十万,得势之快,为天下罕见,败亡之脆,也是举世难寻。义军被杀者有十万以上,官军损失也在五万之多,而受株连被屠戮者,亦有数万。经此一劫,河南壮年男子为之一空。

杨广从辽东回来,便一直在幽云的高阳郡居住,等候剿灭杨玄感的消息。当得知魏文昇,屈突通,来护儿。宇文化及和武安福等人合兵将杨玄感击败于皇天原,斩杀于蕸芦戍之时,大喜过望。招众人前来高阳受封赏。

武安福叫李靖等人先带大部分的亲兵回到瓦岗山下来驻扎,继续虚张声势的和山上的兄弟表演官兵抓贼的游戏,而自己则带着一批老弱残兵前往高阳。一路之上,只见无数荒凉破败的村庄,千里赤地荒凉无比,似是有很多时候不曾有人耕种了。

“武兄弟,这次回去高阳见过皇上,一定有打封赏。如今太子已死,你回朝上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等我和老裴帮你美言几句,必定官复原职。”来护儿看武安福望着荒野出神,以为他担心前程,一旁安慰道。

武安福心说我可不想回那个朝廷,口里道:“多谢哥哥,不过我已经厌倦了在朝堂上任职。如今各地盗贼蜂起,小弟正想为国效力,讨伐反贼。”来护儿叹气道:“这么多贼,哪里抓的完。若是皇上再不征伐高句丽,整顿朝政,免除摇椅。还有转机,若是再伐高句丽,后果……”他说到此处,便停下了。武安福见他也心里感怀,不禁暗叹,若是群臣都能不顾荣华富贵身家性命,一力劝谏,杨广还会一意孤行吗?

一路无话,不几日来到高阳,武安福离开朝廷一年多后,终于又见到了杨广。

“武爱卿,你这次立了大功啊。”杨广看到武安福,也不禁唏嘘。当初为了维护太子的威信,他倒也没给武安福恢复官职,如今太子死去很久。武安福又立下大功,杨广对他也有些愧疚,问道:“这次平定杨玄感,你功劳颇大,朕给你官复原职,你看如何?”武安福忙道:“皇上,臣不想回朝为官。”

“为何?”杨广脸色一变,“难道你还记恨着太子吗?”

“臣不敢,不过如今天下群贼蜂拥,臣正奉命讨伐瓦岗山的反贼,事情未竟,不敢擅离职守。”武安福道,“何况如今天下纷乱,臣愿为皇上在各地靖乱肃反,效犬马之劳。”这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不但杨广听的心情大好,连很多朝臣也都暗想这武安福真是个忠臣,大官不做,偏要去各地奔波受苦。

“既然武爱卿如此忠勇爱国,朕自然要更加褒奖。朕现恢复你的官职爵位俸禄,并晋为一等忠勇侯,并命你为讨贼大元帅,拨给你五万人马,替朕将乱臣贼子全都荡平。”杨广被武安福的话也说的振作起来。

“谢皇上成全。”武安福叩头谢道,心里暗喜。有了这个元帅身份,他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山头,以后可以专心的发展势力也不怕杨林发觉了。

“有武爱卿这样的忠臣,我大隋何事不成?朕决定今年就在高阳郡住下了,明年开春,再征高句丽,不叫高元跪地求饶,决不还军。”杨广意气风发的道。

大殿之上,有人欢喜有人忧,武安福表面的沉重下,是内力的心花怒放。一切都在他的想象里,按部就班的运行着。未来的画卷,缓缓铺开,极尽奢华,充满梦想和希望。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年

大业七年的春天,五年前就造好的龙舟,终于在三千纤夫的奋力下。缓缓的滑落进运河之中,杨广站在龙舟之上,脸上洋溢着病态的兴奋。他为能够离开洛阳,前往青年时代曾经生活了八年的江都而感到开心,这三年来发生的无数事情。让杨广心烦意乱,他实在懒得再治理这千疮百孔的国家,他也懒得去回想为什么堂堂的大隋会沦落城四面漏风的破房,他只期待着江都的繁华,江南的细雨云烟,窈窕淑女。只有江南的景色,江南的文化,江南的女人,才能让杨广忘记他所面临的危险。

大业四年的杨玄感叛乱使得隋朝国力打衰,本来杨广想要发动的第三次征伐高句丽被迫拖延,毕竟他也知道竭泽而渔的坏处。那一年,各地的盗贼如同雨后的春笋一样遍布起来,除了西南因为路途遥远少有徭役,地方比较平静以外,整个神州大地都陷入了人心惶惶的境地。在山东,杨林拼命的扑打着汹汹的反抗之火,可是王薄孟让等人也不是易于之辈。他们带领义军穿梭在群山之中,蒿泽之间,来无影,去无踪,让杨林有力使不上。倒是张须陀因为剿匪有功,名动天下,人送外号“张剃头”而河南经历了杨玄感之乱的沉重打击,除了瓦岗山一枝独秀,动静少了许多。不过武安福大军的一直围困,使得朝廷和百姓都认为瓦岗山的倾覆就在旦夕。除了兵困瓦岗山,武安福还卖力的剿灭了不少的小股义军,赢得了不少战功,威名跻身于当世名将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