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一个四万万人口的国家,即使杨猛想的再详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今还是在战时,许多东西有个大致的框架就好,以后再慢慢的补充就是了。
想到哪说到哪,杨猛觉得无话可说了,也停住了一片散乱的思路。
“三爷,这建厂,还是要依着西山与黄鄂的模式吗?据说那种建厂方式,比欧美正常建厂的耗费要大得多!占用的土地也多不少!”
这话,就源于当时杨猛在西山的一时兴起了,环保建厂,在这么个时候,就是烧钱的败家行为,一个铁厂的建造,云南和黄鄂那边,要比欧美多花很多钱的。
随着一批批学员的学成归来,这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也摆到了徐子渭等人的面前。
“操!这事儿给忘了!以后在国内建厂,必须要遵循西山的模式,污水不得随处排放,废烟过滤之后再排放!
城市的污水,也要想办法建造专用的排水线路,这些污水看看能不能作为农田的肥料,欧洲国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城市排水系统,咱们这边,要普及到村寨之中。
山林里的树木,如非必要不得采伐,南方的荒山要多植竹杉等快速成材的树木,北方也要以梧桐杨树为主,以后工业所用的木器,要以这些快速成才的木料为主。
若是实在需要,能进口就进口,实在不成,再伐咱们自家的树木,以后无论是咱们杀人,还是各家各户死了人,都要植树,至于树种的选择,以能活千年的树木为主,坟场则是要建在各处荒芜的地方。
西北那边也是一样,杀了人不要草草的掩埋,运回来种树,计长,你查阅一下典籍,但凡是历史上,有森林的地方,咱们要慢慢的复植,下面若是有疑问,就说是老子喜欢青山绿水,不喜欢乌烟瘴气,这事儿下面的人做不好,就换人!”
徐子渭提起这个,也就勾起了杨猛的思路,如今这时节的工业,对环境的损害极为严重,杨猛以后可不想在乌烟瘴气之中求存。
以如今的底蕴来说,想要败坏环境,怕是十几二十年就能办到,这或许只是杨猛的一厢情愿,但五大园林,挂满碳粉的样子,杨猛亲身的见过,后世的小日本,在这事儿上做的算不错,这事儿,完全是可以借鉴的。
这事儿,杨猛也完全利用了上行下效的法子,若是下面的人足够谄媚,泱泱华夏青山绿水,就在期待之中啊!
“三爷,这事儿有必要吗?”
为了几颗树木,这么大费周折,在徐子渭看来是完全不值的,西山多花了几十万两,黄鄂与广州,却是多花了几百万上千万两银子呐!就为了这个,去做事儿,徐子渭不理解呐!
想看青山绿水,建几处园林就好,全部的厂矿都按着西山与黄鄂的法子来,多花的银子,以后就是没数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