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条就是,这苏常二州一旦失守,江南大营也就落入长毛贼的包围之中了,到时候,别说跑了,就怕死守也守不住呐!
知道必败,但向荣也有拼死一搏的心思,江北大营的主力未失,若是抓紧时间休整,托明阿越过扬州,过来救援自己的话,这江南大营未尝不能保全。
死马当做活马医,这时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一旦成了,不仅可以活命,而且战功也是惊人的,实在不成,也能借机溃退,保全自己手里的人马,只要手里有兵,未尝没有复起的机会。
至于这托明阿配不配和他向荣,这事儿只能由天定了,江南大营的出路唯有这一条,窜出大营就能活命,与其死守等死,不如窜出去求活。
大清朝廷就是如此,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道光帝时的林则徐,咸丰初的曾国藩,他们上的奏疏,都是治国之言,朝廷为何不接纳呢?
原因也简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清朝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满人统治,朝廷大多时候满足的还是少数人的利益,一旦汉臣、汉员涉及兵事,相比在各地驻防的满人将军,这里面猜忌也就多了许多。
说白了,向荣的动作,不是为了保证苏常二州不失,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军马不失,托明阿是个满人,想让他救济自己,这事儿真得靠天意了。
他托明阿守不住江北大营可以溃退,即使有罪,朝廷对他的处置也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换了他向荣丢了江南大营,怕是要被直接问斩刑的。
分兵堵截长毛贼的人马,这是个不错的理由,即使败了,也能和朝廷推脱一二,至于江南大营的军资之类,那是朝廷的东西,又不是向荣的私产,与其提前烧掉留下话把儿,不如留给长毛贼,说不定见了大营里的军资粮饷,长毛贼的攻势还能减弱一些呢!
局势不仅杨猛看的明白,扼守江南大营的向荣,也不是糊涂蛋,一路追剿长毛贼至今,已经四五个年头了,常胜将军向荣算不上,但军界的常青树,向荣还是当仁不让的!
向荣明白了局势,这战局也就定了,自石达开十三日进军溧水,到二十一日向荣败退丹阳,八天的功夫,江南大营也丢了。
连破江南、江北两大营,太平军在反抗清廷的这场战争之中,军事实力算是达到了顶峰,这两大营一破,杨秀清那边也做出了新的部署,翼王石达开入安徽督师、北王韦昌辉入江西督师,新秀李秀成、陈玉成进军苏浙,原本在安徽的杨辅清、杨宜清,回师天京。
皖赣苏浙四省的形式不容乐观,曾涤生、左季高依旧在皖赣瞎墨迹,朝廷的那边的谕令,不能作数,若是按着朝廷的安排进军,湘勇、楚勇也得步了江南、江北两大营的后尘。
杨猛的第二份折子,朝廷依旧没有应允,但说法却由再议换成了斟酌,向荣的江南大营崩盘,看来也是触了朝廷的底线。
“芷晴,静海那边还能送进粮食去吗?”
将只批了两个字的折子顺手丢到了一边,杨猛觉得该是给朝廷一些压力的时候了,虽说曾左两人,都得了朝廷的谕令,谕令的内容与他的折子一般无二,但不到关键的时候,杨猛还是不想让曾左的军队,在皖赣受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