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页

毒清[校对版] 没落皇族 1562 字 2022-10-20

杨猛说的是实话,他虽然不会饿肚子,但在所谓的大势面前,还不一样要装孙子,许多事儿,看起来抬抬手就能完成,结果可能一样,但后果绝不相同,目的之后还有目的,近期的看似很容易,但对以后的影响却是很长远的。

百姓也差不多,太平军的规模越来越大,洪秀全制定的有些制度脱离了人性的范畴,但现在的太平军还是个能混饭的地方,只要有粮食,太平军或是清军,都不会缺少人手的。

如今是乱世,官军投长毛,长毛投官军的事儿,多的数不过来,一仗打完,或许长毛之中就有官军,也或许官军收容一批长毛,原因也简单,当兵吃粮而已。

对于自己身边的人,杨猛的第一态度就是不信任,他桌上的密报,除了各级官员管事的,还有谍报头子秦子祺、孙伯青、李海的,秦子祺负责监视孙伯青,孙伯青负责监视秦子祺,秦子祺、孙伯青共同监视李海,杨家上上下下的人,背后都有一双眼睛,那就是影子。

正常的行为,不会被上报,一旦有人行为怪异,这些情报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杨猛的面前,利益能使人团结一心,利益也能使人眼红心黑,杨家涉及的利益太大、太多,对于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内,杨猛都不会无条件的信任。

左骡子是个有心机的人,杨猛当然不会轻易的放过他,周夫人、左孝琪,也是杨猛控制左宗棠的手段,至于这投名状,则是绝了左宗棠投朝廷的必要步骤,少不得也缺不得。

“我这就办!”

杨老三说的实在,左宗棠知道许多事儿,都是拒绝不了的,还是那四个字,求同存异。

太平军的北伐与西征,在杨猛和左宗棠看来是绝大的昏招,但初期对朝廷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朝廷的兵员不足,绿营八旗废弛,这是个极大的弱点。

江南本就被太平军弄得七零八落,打的差一些也情有可原,赖汉英的西征军,一路攻城略地,没有受到什么有效的阻击,琦善、向荣的南北大营都按兵不动,江南各地也只能谋求自保了。

北伐同样是这样的局势,直鲁豫三地,也不是什么太平的地界,直隶闹过天理教,山东是白莲教的一个根据地,而河南新兴的捻子,也慢慢的在发展着。

太平军的兵锋一指,这些地方的民间也就蠢蠢欲动了,倒不是老百姓想着去叛乱,而是世道太过艰难了,十个老百姓,起码有六七个一年到头也吃不到一顿像样的饭菜,老一代的天理教、白莲教,没什么前途,但新兴的捻子还是比较有市场的。

撇家舍业抢大户,短期看来收成比种地要好得多,驻防直鲁豫皖一带的僧格林沁,肩上的压力也同样很大,僧格林沁手里的兵是不少,但绝大部分要用于拱卫京畿,最精锐的京营,调派个三两千还成,再多,只怕朝廷那边不许。

蒙古铁骑也是一样,虽说直鲁豫一带多是平原,但守城对蒙古铁骑来说有些屈才了,轻兵疾进,迎着长毛贼的兵锋硬打,僧格林沁倒是想呐!可朝廷那边却是不允。

江南已经打成了一锅烂肉,万一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惨败,大清朝廷的军心就再也收拾不起来了,固守一些重要的城池,就成了僧格林沁不得不做的事情。

人少城多,朝廷在北方的兵力捉襟见肘,太平军的北伐大军,也就能长驱直入了,今天失一城明天失一城,恐慌的情绪也在北方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