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弥渡之事源于永昌,十几位赵州童生就是事发的原因。主使之人已经缴械伏法,不知要如何处理?”
简单的回报了弥渡之事,杨猛也打算看看林则徐的手段。
杀,现在可不是好办法,与永昌屠回、劫囚、练匪、会匪之事并案,才是最好的选择,现在滇西回回的眼珠子,可都放在林则徐的身上,先处置回回,肯定不是什么好主意。
“星斗,你做的不错,不动刀枪就消弭了一场乱事,但这回回也不可过度的放纵,挑事之人验明正身,直接正法了就是,处理永昌回案,但分良莠不论回汉,哪个触了国法,就得依照朝廷的律法来办。
永昌之事,这几日就要开战了,正好拿他们祭旗,以儆效尤!”
弥渡回乱,彻底的触怒了林则徐,云南的百姓太乱,动不动就叛乱,不杀不足以扬国威,不杀不足以正国法,对于叛乱,林则徐也下了决心,绝不宽恕。
“那永昌的练匪是不是也要如此,永昌的几万练匪数量不少,行刑的话,督标要有所准备。”
林则徐弄这么个军令出来,杨猛也无奈了,看来夷性犬羊也是林则徐行事的准则,赵州回回的高层们,这次可是把事情做差了。
“永昌之匪,要区分一下,数万人全部定为叛匪,不合朝廷的规矩,这事儿等到了永昌再说吧!”
还是回汉有别,堂堂的林老虎也不能免俗,不是这回回惹人厌,而是他们做事的时机不对。
出了中军大帐,杨猛也在谋划着自己的事情,赵州的回回不能杀,就只能找替死鬼了。好在为了平弥渡之乱,林则徐扎下了大营,有些贵州兵窜了出去,正好抓些大烟鬼来顶替。
斩了三十多颗人头祭旗之后,大军才再次拔营前进,经楚雄入大理,在大理驻扎之后,林则徐派出了贵州兵作为先头部队,赶赴永昌。
对此,杨猛只是冷冷一笑,林老虎的平衡手段,这次怕是要玩砸了,沈振达扼守澜沧江,这贵州兵要是能过去的话,永昌之事就不是练匪作乱了。
现在的沈振达还沉浸在无边的野心之中呢!不痛打痛杀,他能善罢甘休才怪,贵州兵过去,至多是与永昌哨练隔江对眼儿罢了。
怪事儿年年有,贵州兵倒也有些斩获,七天之后,那边送来了百余颗人头,说是练匪不敌贵州绿营,撤去霁虹桥桥板,隔江拒守,贵州兵无法建功了。
这事儿不用问,十成十的杀良冒功,杨猛清楚林则徐也清楚,自破五之后,沈振达为了封锁永昌,早就撤了霁虹桥的桥板,何来败退撤板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