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驼子,云南出了什么事?”
两个月的时间不在云南,怕是那边出了大事了。不然韦驼子不会在自己的命令上打折扣,八成是老爷子,调走了防疫营的人马。
“爷!云南大旱,各地粮食歉收,宜良的收成只有往年的七成不到,老爷子让我给您带了书信,要从长江水道调运粮食。”
“可是滇西又出事儿了?是马效青还是张富?”
一种不好的预感,罩到了杨猛心头,回乱啊!大灾之年,只怕滇西又要乱了!
“不是回回,是咱们家收拢的山民,各大头人见今年粮食歉收,怕杨家养不起他们,与孙伯青起了冲突,孙伯青一天杀了三百多人,滇西的庄子要乱了。”
没想到事情竟然发生在杨家!看来以后引山民下山,可不能再搅和在一起了,不然他们的头人,就是自己潜在的对手。
让秦子祺读了老爷子发来的书信,云南的大致情况,杨猛也了解了。由于土地和粮食的牵制,大多数山民还是安分守己的,只是有几个头人,想要带着自己的亲随,趁势反水,却被孙伯青强势压住了。
“子祺,写信!知会广州的潘老爷,让他用十五家商盟的力量为云南筹粮,什么粮食不限,只要是能吃的就成,数量多多益善,钱款从广州那边出!
知会滇西的孙伯青,先赞他一下,前事做的妥帖。让他对于山民的各个头人,一定要严密的监视,胆敢趁势反水的,绝不容情!让他打开滇西各个武庄的粮仓,先派出三个月的口粮稳住山民,一切事情等我回去再说!
知会昆明的老爷子,在盐津渡口附近,建造大型的粮仓,要设上武备。让杨家的管事,在宜良选取家口多、男丁数量多的庄农佃户,许给他们双倍的土地,给他们耕牛,让他们准备往滇西迁移。
宜良属于庄子的肥地,拨出五千户的数目,建造砖瓦的房舍,预备耕牛农具,准备接受滇西那边过来的山民。
知会我大哥,现在就派人去云南各地,用粮食换取土地,那些活不下去的,现在就开始收拢到杨家,选出汉人庄农佃户,往滇西的武庄迁移。
知会岑毓英,让他弄一套兴修水利的章程出来,主要针对滇西,我回去之前一定要弄完。再让他选一批敦厚的读书人出来,去滇西建私塾,先把山民的孩子弄到私塾里读书。
弄完了书信之后,腾出一条快船,让他们五天之内回到云南!”
今年的开头一切顺利,还掘了云南铜官这座纯金的大矿,没想到自滇西民乱之后,形势就急转直下,没有一件好事儿,全他妈是烂事儿。
看来真是自己的步子迈的快了,滇西之事,本就做的仓促,引山民下山之事,自己做的太急了,而且没有打散这些寨子,让各寨的头人有了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