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这个爱婿,潘仕成也看不透,心机城府太深,做事毫无端倪可查,栽培杨猛,潘仕成自认没那个资格,但偶尔提点一下,凭着自己几十年纵横商海,十几年纵横官场,还是能做到的。
“嗯……,是船只的事情,咱们的货船,载不动二十四磅臼炮,我找您来拿拿主意。”
岳父的一番提点,让杨猛有些神思不属了,说话的语气也有些懒洋洋的。
“臼炮?还是二十四磅的,这可算是重炮了,当得上大将军的名号,是攻城拔寨的好东西,东印度公司能把这个卖给你,不简单啊!
至于船只,这个简单,广东水师有些上好的沙船战舰,我给你弄几艘小一些的,珠江航道应该还是能够通行的,一艘战舰装上两门炮,应该问题不大。
只是这珠江水道狭窄,不然我造的那艘铜皮轮船,就能用的上了。”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轮船这个名字对杨猛来说,可是很亲切的,只是不知道岳父口中的轮船是个什么物件。
“岳父大人,可否说说这轮船,沙船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听到轮船二字,杨猛刚刚的懒散一下就不见了,双眼也是充满了希冀之光。
“轮船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年前的订单,不是要火轮吗?这轮船就是火轮,只是咱们自己造不好。
道光二十二年,我花了无数银子,让能工巧匠做了一艘铜皮轮船在白鹅潭试过,行进尚可,只是放入内河不甚灵便,也就被朝廷搁置了。
当年林则徐、长庆也做过人力的轮船,性能也一样不如人意,与洋人的相比差了太多,同样被朝廷搁置了。潘世荣继我之后,也造了一艘火轮,那船还不如我造的,结果也被搁置了事。”
提起陈年旧事,潘仕成也是不胜唏嘘,不是他不想帮着大清,而是朝廷不成了。庚子之战,洋鬼子打到家门口,朝廷把造船的事情还当回事儿,可自从签了《江宁条约》,造船的事情大都被搁置了。
“洋人的轮船,咱们能购置吗?具体是个什么样子?”
原来自己一直小看大清了,轮船都能研制,不管性能如何,这无疑是个好的开端,造船之事被搁置,对大清来说不是好事,对自己来说却是个好消息。
“难!朝廷也买过,英吉利那边防着咱们呢!庚子年,林则徐买过五六艘西洋战舰,其中就有一艘明轮的小火轮,这些都是从米利坚处购置的英吉利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