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新军好管,那些个普通山民,该如何管理呢?”
军管是个不错的法子,但长时间这么做,就不妥当了,杨猛在回来的路上想了很多,但多不可行。
“书院这里,选出了几十位可用之人,三爷不妨让他们纳捐,谋个一官半职,协助管理滇西的事务。此次滇西平乱,军饷必然靡费,正是纳捐的好时机。”
魏五心里有话没说,那一步该不该走,他的心里也有些忐忑。
“几十位,滇西的县令也没有几十位,纳捐简单,可谋求实缺就难了!”
最后再刮贺长龄一次,是杨猛之前就定好了的,可几十位,这数目有些多了。
“不必非得是县令,也不能全是县令,三爷可还记得宜良典史?不入流之官,只要有了势力,一样也能控制一县的权柄,以杨家在滇西的实力,莫说一个典史,就是钱粮、刑名师爷的位置,控制县令也是轻而易举。
三爷这一问,倒是开了魏五的脉络,这几十位可用之人,就让他们顶师爷的位置,书院这边还汰选下来近百位敦实木讷、不通机变之人,这些人知恩图报是愚忠之人,三爷给他们纳捐,简简单单就能收了他们的心,再辅以杨家的管事,控制一地也不成问题。
这样一来,咱们的人手,就不那么短缺了,那几十位可用之人,许给他们名利,控制他们的家眷,没有一人会有反复的。
一百几十号人,可以遍布云南的各处县衙了。至于其他的州府,咱们以后再做计较。三爷的幕僚我也已经选好了,书院这里选的,都是忠实博学之人。绍兴那边难用的诡诈师爷,我也请了十几位,不日就要到了。
以书院选出的人才制衡诡诈的绍兴师爷,三爷只要许以厚利,这些人没什么不敢做的,但金银可以给他们,这权力么?还是掌握在自家人手里为妙。”
控制云南官府,这事儿可以做,而且魏五也做得极为妥帖。为杨猛设幕,他做的更好,好的绍兴师爷,实在是难请,但好的请不来,坏的总是有的。
能成为诡诈师爷的多是人才,东主势弱这些人就张牙舞爪,把自己的名声给坏了,也就没人敢用。但这些人一旦遇上强主,往往都是极为厉害的人才。
魏五怕书院选出来的人,不通法力诈术,便专门请了十几位名声最臭的绍兴师爷,许给了他们厚利,这些落魄潦倒之人应该不会拒绝,算算时间他们差不多也该到了。
诡诈之术?这得看跟谁用,来了云南这些人想走就难了,十几位师爷互相纠缠,加上书院选出来的幕僚,基本就能互相制衡,而最重要的就是杨猛这个正主,杀伐果断!这可是学不来的玩意,十几个师爷,遇上杨老三这个狠主,除了出力没有别的路子可走。
“这个不错!就按你说的来。这控制滇西山民之事,老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