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灭族,黄丹彤只当听了个笑话,自己阖族几百人,借他杨家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做下这等大案。
负气而走的杨猛,没有住在广州城内,自己带了这么多刀手,住在广州城也是个麻烦,万一黄丹彤找茬,这事儿也不好说项。
再者住在广州城里,自己就是瓮中之鳖,一旦黄丹彤发难,连个逃的机会也没有,在离城门最近的地方租了一处宅子,杨猛就这么大大方方的住了进去。
现在想要隐藏行迹,怕是很困难了,荔香园潘家、广州巡抚黄丹彤,已经把眼珠子放在了自己身上,遮遮掩掩还不如就光明正大的住在这里,在宅子四周布下眼线,只要不被几万大军围住,逃出去,杨猛还是有些把握的。
有黄丹彤横在中间,官面上就走不通了,杨猛吩咐马帮的管事,去找几个交易过的洋人,看看他们那里能不能出些气力。
正好有个英吉利商人回来了,这位也想和杨家做买卖,痛快的答应了管事们的请求,可答应是一回事儿,做又是另一回事儿了,这位和杨猛一样,巴巴的在广州城等了大半天,却连根人毛都没见着。
在朝廷的眼里,洋人就是鬼,谁要敢和洋人交从过密,清流们的口水就能淹死你,不说别人,堂堂的两广总督耆英大老爷,这些年不也过得不痛快吗?
原因何在?就是与洋鬼子接触多了,而且这几年大清与洋人的和约,都是这位大老爷签的,他的名声,在大清朝野也跟绿营差不许多,烂大街的玩意儿,更有甚者,当面就骂他是个汉奸。
正途走不通,杨猛也发了狠,直接让人打听到了黄丹彤的家乡,这黄丹彤不是要斩大哥的头吗?先把他族人的头给他弄来,让他瞧个新鲜。
杨猛带着一百刀手,直奔珠江的码头而去,在码头上,又遇上了那位荔香园潘仕成。
潘仕成也是无奈至极,他也找了黄丹彤,结果那位的态度颇为坚决,咬死了口,就是不放杨勇,而且还要给杨勇扣上一顶交通外国的大帽子,这可是死罪啊!
杨猛的院落,也在潘家的监视之下,杨家的刀手打听黄丹彤的故乡,这事儿潘仕成也知道,他以为杨猛要掳了黄家人来交换。
可自家管事带回来的消息,却让他坐不住了,这哪是要交换啊!杨猛这是要行那灭族之事,一旦事情做了,黄丹彤必然会杀杨勇,那下一个就是潘家了。
“杨参将,不知所谓何事啊?”
现在的潘仕成,心里可是极度的苦闷,数遍大清历史,就没有一个像杨家这样,一言不合就要灭人全族,就是皇上也没这么大的气性啊!
“没事儿!杨家的人手太多,遣回云南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