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页

蒙山军[校对版] wanglong 2905 字 2022-10-20

对于德国,波罗的海三国的重要性无法与乌克兰相比,战争进行到现在,德国最缺少的是粮食,由于协约国的海上封锁,德国国内已经出现粮荒,而乌克兰却是俄国的粮仓,占领乌克兰将极大缓解德国的粮食问题。于是霍夫曼将军为首的东线将领们强烈建议就此将华军逐出乌克兰,他对赶来东线的鲁登道夫说,“根本不必顾及什么协议,假撤退可能演变成真的溃退,组织撤退比进攻难的多,如果有机会,我会给中国人一个教训的,这些黄皮猴子戏弄了德意志帝国,现在机会来了,为什么不抓住呢?”

鲁登道夫成名在列日要塞,但他真正出名却在东线。他对东线局势以及乌克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比霍夫曼差,在慎重考虑后,他同意了霍夫曼的计划。但强调必须慎重行事,因为西线急需兵力的加强。

历史已经证明,鲁登道夫可以算作一战德军最优秀的军事统帅,但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考虑问题更多从军事出发而不是政治的全局。既然认识到西线才是决定德国命运的关键,那么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加强西线,而不是考虑什么乌克兰的粮食问题。现在是冬季,要收获下一季粮食还早,从乌克兰居民手里抢劫粮食吗?但鲁登道夫真的被蒙蔽了双眼,加强西线和向东进军是南辕北辙,怎么能兼顾呢?

进入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对于局势的掌控力已经弱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首相等文官的权力也被削弱得差不多了,德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身上,而兴登堡越来越成为一个幌子,鲁登道夫的决定差不多就是最后的决定了。

霍夫曼将军获得了行动的自主权。

元月18日,德军占领卢布林。按照协议,他们应等华军主力退出科韦利后再行进军,但德军第11集团军部队并未遵守协议,而是紧紧咬住了殿后的第1军,在科韦利近郊,两军真正的战斗发生了。

第二十五节 计划

匆匆进入野战工事的6团3营刚将火力布置好,大路上便出现了敌骑的身影,成奎少校的望远镜里,德国骑兵的影子越来越大,他们似乎毫无防备,根本不像是战斗侦察,倒像是一次旅游。直到连敌骑尖兵的五官都看清楚了,少校营长扬起的手臂狠狠地劈了下去,身旁一挺风冷式重机枪便咯咯咯啸叫起来,分布在公里两旁的环形阵地上立即少校的望远镜一直没放下,他满意地看到敌骑在枪弹和迫击炮弹织成的弹雨中跳起了死亡之舞,死去的骑手倒挂在马上,那些健壮漂亮的战马一片片倒下,心里惋惜不已。

“停止射击!”少校声嘶力竭地喊道。阵地上的枪炮声稀疏下来,直到停止。不等少校下令,9连率先跃出了战壕,随后7连和8连的士兵们也冲上了公路。

他们只剩了打扫战场的份了。70多名德国骑兵只省了15个还在血泊中喘息的伤兵。

“俘虏按老规矩办。”少校对7连长低声吩咐道。重伤的俘虏是累赘,军纪又不准杀俘,但1军在封国柱手里就有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对此军官们心照不宣。

成奎少校凝视着这些已然死去的身材高大的日耳曼骑手,漠视着不断响起的枪声。传说中的尖顶皮盔早已换成了钢盔,式样跟华军的很像。他一直想搞一顶那种军帽,顶部的尖刺让他很敢兴趣,但德国人早已在1916年就换装钢盔了。

“营长,我营无一伤亡。”通信兵报告道。

“很好,抓紧加固工事,德国人的炮弹马上就落在我们头上了!兔崽子们,不是盼着打仗吗?现在可以如愿了。”成奎指着围拢过来的四个连长说,“赶紧的!”

但一刻钟后,电台收到了团部的命令,要3营立即撤退。就在成奎少校收拢部队撤离阵地后不到十分钟,重弹如雨点般落到了3营空无一人的阵地上。紧跟着来了四架飞机,朝着烟火升腾的华军阵地投掷了十几枚炸弹。半小时后,德军炮兵停止了射击,步兵小心翼翼地出现了,当他们看到几十具残缺的肢体后愤怒了,跟进的炮兵开始朝科韦利发射炮弹,签署不到二十天的德华协议就这样被撕毁了。

进攻科韦利的德军是20军,一支在东线享有赫赫威名的部队。而中国远征军第1军更是自命不凡,历来以天下第一军自称,即便是6军和9军也不敢与其比肩,因为其资历太深,是蒙山军的元勋部队,国防军的历史,一大半可以算作是第1军的军史。这样两支自命不凡的王牌军相遇不发生点事情是不可能的。